新華社長春9月3日電 題:“風”“光”這邊好——吉林發力清潔能源新賽道推進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李雙溪
吉林省西部位于全國九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的松遼清潔能源基地。據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測算,吉林省風光資源的技術開發總量約為1.15億千瓦。
近年來,吉林省利用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借助電力外送通道,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并聚攏風電裝備制造業,延伸產業鏈條,讓清潔能源發電的價格優勢得以彰顯。
送電道路暢通 清潔能源發電快速發展
從長春市乘坐高鐵一路向西,快到白城市時,能夠看到巨人一樣的風車高高矗立,在廣袤的平原上飛速旋轉。
“吉林省的第一座風機就是從這里豎立起來的。”通榆縣能源局副局長郝忠強指著身邊的一座風機說。1999年10月,白城域內首個風電場在通榆縣建成,成為當時東北地區規模較大的風力發電場,也拉開了吉林省發展清潔能源的序幕。
吉林省通榆縣華能什花道風電場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姜明明 攝
2009年通榆縣曾規劃建設一個230萬千瓦的風電基地,然而項目建設啟動不久便遇阻。“2009年,通榆縣的年發電量已經達8億度,但是本地消納只有3億度,發電送不出去限制了風電發展。”郝忠強說。
2017年,一條從內蒙古扎魯特旗到山東青州的魯固直流特高壓線路建成,由吉林西部發出的電輸送到山東濰坊,支持華東地區的用電需求。至此,吉林的清潔能源發電快速發展。今年,白城市成為“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發電城市”。吉林省提出建設“陸上風光三峽”,到2025年,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力爭達3000萬千瓦。
產業集中布局 價格“洼地”凸顯
三一通榆大容量風機碳纖維技術應用示范風場的工作人員指著葉輪直徑195米的風機說:“這是采用碳纖維材料制成的風機葉片,比傳統的玻璃鋼材料更輕、強度更高。”
距離該風場10多公里外的通榆縣城里,大到風機葉片、機艙罩、塔筒,小到螺絲錨栓,都可以找到生產企業。這里正在打造風電全產業鏈“一站式采購”城市。
在通榆縣三一風電裝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組裝風機。該公司行政經理陳永春介紹,“雙碳”戰略實施以來,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0年,我們的年產值在5.6億元。2022年,產值達20.8億元,今年我們的目標是30億元。”陳永春說。
通榆縣三一風電裝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車間內工人在生產。新華社記者姜明明 攝
吉林省最早建設的風電場使用的風機主機多是從西班牙或丹麥進口。“2010年前后,因為風機國產化程度低,關鍵核心技術被國外設備商壟斷,風電價格一度居高不下。”東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崔金棟說。近年來,隨著風機實現國產化,發電成本逐步下降。
“風電場每千瓦的造價成本從1萬元降到5000元,風電的發電成本低于火電。”華能吉林發電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檢修中心支部書記王玲山說。
產業鏈延伸發展 上下游貫通
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牽一發而動全身,貫通了上下游的諸多產業鏈條,也展現出新的賽道。
近日,在白城市綠電產業示范園區,吉電能谷(白城)儲能投資有限公司電池生產及廢舊電池綜合利用項目的500萬kVAh(千伏安時)生產項目廠房內,工人們正在調試設備進行試生產。項目工程建設負責人王長青介紹,一期項目全部投產后,總計年產值44億元,還將吸引上下游企業向吉林西部聚集,形成從基礎材料制造、零部件生產到電池裝配、儲能系統集成,再到廢舊電池材料回收利用的鉛碳電池儲能的產業鏈。此外,綠電制氫、制合成氨等項目也在吉林西部各地快速建設。
吉林重通成飛新材料股份公司生產的風機葉片。新華社記者姜明明 攝
松原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松原市正推動清潔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雙能驅動”包容式發展,以風光資源為基礎,形成清潔能源發電、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儲能、清潔能源應用為一體的產業集群。
“我們將促進清潔能源更大規模開發,更高水平消納、更加多元化利用,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白城市能源局副局長王成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