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 23 10:07:1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黑暗之瞳”的七年重生路

        字體:

          11月24日,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

          七年前的11月24日,江西贛能股份有限公司原豐城三期發電廠(以下簡稱“豐電三期”)發生特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電力行業死亡人數最多的事故。新華社記者拍攝的一張照片,記錄了當年冷卻塔坍塌后的景象,被稱為“黑暗之瞳”“死亡之眼”。

          事故發生后,許多人都認為豐電三期這個“爛攤子”必死無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它不僅活了下來,還一躍成為華中電網三強之一,躋身江西單體規模最大的火電廠,全省每十度電就有一度從這里發出。

          這七年間,發生了什么,改變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記者為此專程進行了回訪。

          廢墟中“爬”起來,“爛攤子”沒有爛尾

          兩年前,國家有關部門計劃拍攝一部與安全生產相關的紀錄片。他們發現,包括天津港爆炸事件、江蘇響水化工廠爆炸在內的五起特大事故中,只有豐電三期活了下來。

          “沒有人能想到,豐電三期能在廢墟中爬起來。”豐城發電廠黨委書記伍健說。

        2022年重新投產的豐城發電廠。(受訪者供圖)

          豐電三期事故造成的傷亡和損失在電力建造史上都是罕見的。江西電力系統的建設項目因此全部被叫停,國內火電項目建設也一度放慢步伐。

          項目在發生特大事故后停工并被納入安全生產失信聯合懲戒“黑名單”和煤電停建項目“黑名單”,重新辦理項目復建手續困難重重。

          是放棄還是重建?是另起爐灶還是局部改造?一時間,業主方擔憂、承包方抗拒、參建各方害怕,社會各界談“豐”色變,誰也不知道項目該何去何從,以至于豐電三期項目停工的3年時間里,現場未做過保護措施,現場鋼管、鋼筋銹蝕嚴重。

          放棄,對豐電和贛能股份來說就是死路一條。

          豐電三期擴建項目是江西省投資集團下屬贛能股份投資建設的江西省重點項目,動態投資額67.9億元。事故發生前,豐電三期已投入30多億元,包括土建、設備主機等。

          “如果項目徹底黃了,這些投資都將打水漂。按現在的造價,重新建設一個同等規模電廠,投資至少80億元。”贛能股份原黨委書記陳萬波說。

          事故整改期間,揭小健走馬上任江西省投資集團黨委書記。在他看來,沒有項目的重建,再深刻的整改都是表面文章。“如果事故整改后留下的是一個破產項目,我們怎么向逝去的生命交代?怎么向黨和國家、向人民交代?”

          但重建并非易事。

          “我們一開始把問題想簡單了,以為寫寫報告、寫寫檢討,再等上一年半載就能復工。”伍健說,事實證明,復工之路遠比想象得艱難許多。

          “出這么大事,還想復工?”一開始,就有人不客氣地潑冷水,甚至直言“豐電要重建,首先要換人接盤”。更難的在于無先例可循,在世界電力建造史上沒有參照的對象。

          迷茫中,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找問題,拉清單,列臺賬,用巡視整改的方式抓事故整改!對照國務院調查組公布的事故調查報告,豐電三期項目團隊一字一句摳,梳理出23個具體問題、100多條整改措施,補齊49份項目必要支持性文件,向有關部門匯報工作110余次。

          針對事故“風暴眼”——7號冷卻塔,豐電三期邀請國內頂尖檢測機構對鋼筋、人字柱等進行權威鑒定,光冷卻塔筒壁加固方案論證就花了半年時間。

          一件件事落地,希望逐漸顯現。

          事故發生三年后,豐電三期項目順利移出安全生產失信聯合懲戒“黑名單”和煤電停建項目名單,2020年重啟工程建設。

          取得復工資格只是開始,之后的每一步都挑戰重重。

          項目停工后幾年時間里,人工費、設備、基材等價格普遍上漲,幾乎所有合同都不能正常履約。參建各方一度相互指責,責任推來推去。

          “一旦陷入法律糾紛的旋渦,項目復工必將在經年累月的訴訟中遙遙無期。”贛能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葉榮介紹,參建各方對上百份合同逐一談判,克服分歧,在一個戰壕里作戰。其中,光業主單位與總包單位就經過三個月共五輪談判才達成一致。

          嚴格科學施工、狠抓安全管理……又是一個3年,豐電三期終于在2022年底順利完工投產。這期間有太多值得說道的故事。

          從2015年豐電三期擴建工程開工算起,來自總包單位的劉曉明在這個項目上共待8年。這8年間,劉曉明駐守豐城,妻女留在武漢。他常對項目部成員說:“每過一天,就離發電近一天。”

          2022年盛夏,7號機組開始沖擊“168試運行”(168個小時不間斷滿負荷運行)。期間,劉曉明平均每天只能睡上三四個小時,不敢漏聽一個電話。為了方便溝通,他給各單位負責人配備了同型號對講機。

          難得休息時,他卻翻來覆去睡不著,經常打開對講機放在枕頭邊,實時掌握現場情況。聽著熟悉的嘈雜聲,反倒能睡著。

          “10、9、8……3、2、1!”2022年7月20日,集中控制室內掌聲雷動,歡呼聲不絕于耳,豐電三期項目7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

          大屏幕上,各項數值不停跳動,多色的指示燈漸次閃爍。看著發電度數由“0”變成“1”,劉曉明流淚了,那是一種歷經千辛萬苦后的釋放。

          “第一度電發出,就像嬰兒呱呱墜地。鋼筋水泥仿佛有了生命。”他第一時間把并網發電的消息發到家里的微信群。

          家人回復:“你可以回家了”。

          絕地反擊,“爛班子”變身“狼團隊”

          7年前,還是贛能股份投資部經理的黃輝因事故問責“吃了”一個黨內警告處分。加上事故發生后,贛能股份效益大幅下滑,許多核心崗位人員陸續離職,黃輝一度向組織提出了辭職申請。

          “那會,我既看不到自己的希望,也看不到公司發展的希望。”黃輝說。

          但隨后公司大刀闊斧的改革,打消了黃輝的顧慮。因為工作認真負責,他三年內一次被提拔、一次受重用,如今成了贛能股份副總經理。

        2022年重新投產的豐城發電廠全貌。受訪者供圖

          不以一時的過錯而被組織全盤否定,跌倒后重新爬起來,黃輝把這一段經歷視為自己“一輩子的財富”,倍加珍惜今天的工作。

          對包括黃輝在內的許多干部職工來說,企業能有今天的政治生態實屬不易。

          作為江西省屬唯一電力上市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贛能股份干部戰斗力羸弱、領導班子矛盾尖銳,一些不適應企業發展的人員把持關鍵崗位。

          一個單位班子爛了、管理松了,發生事故是遲早的事情。

          事故發生后的一年多時間里,豐城發電廠整個班子不在狀態,管理仍然漏洞百出。這一年,豐電二期仍然多次發生非計劃停運事故,為歷年之最。

          轉機發生在2018年,江西省委第三巡視組對江投集團黨委開展巡視,猶如利劍,直搗問題要害,凈化企業政治生態。

          該抓的抓——包括江投集團原黨委書記姚迪明,江投集團原黨委委員、原豐電三期擴建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鄧勇超等在內的一批腐敗分子落馬;

          該免的免——贛能股份中層干部全部重新競爭上崗,淘汰一批關系戶,今年以來就競爭上崗11人,扭轉人不適崗的局面;

          該用的用——對政治過硬、專業突出、表現優秀且符合條件的干部大膽啟用,哪怕是因監管連帶責任背過小處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走上領導崗位……

          班子強了,風氣正了,就有力量。原先士氣渙散的團隊,如今向著一個目標沖鋒。

          7號冷卻塔施工,就是最難攻克的堡壘。

          “很多人怕出事,都不敢來。”復工時任東北煙塔豐城項目部經理的高勇回憶,當時,甚至連一些特種設備出租企業也因擔心冷卻塔施工再出問題而拒絕。

          有著近40年冷卻塔施工經驗的王躍武,聽說7號冷卻塔復建工程將重啟,打算過去試試。他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我喜歡挑戰,作為專業隊伍,我相信我們有這個能力。”

          上塔之前,不斷有工友追問王躍武:“圖啥?”有人擔心7號冷卻塔已施工部分的安全性,有人忌諱到事故工地做工,還有人擔心項目監管太嚴……

          “高管上去都不怕,我們怕啥。”王躍武朋友多,徒弟也多。他一通通電話打出去找人,一個不嫌少,五個不嫌多。就這樣,一支40多人的施工隊,在王躍武的帶領下來到了豐城,成為第一批登上冷卻塔的施工隊伍。

          2021年11月29日12時,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7號冷卻塔筒壁順利施工到頂。

          那一天,看著工人們一個個從160余米的高空下到地面,高勇心里一直懸著的石頭也跟著落地了。慶祝的鞭炮響起,工地上的人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做成別人做不了的事,就是勝利。”王躍武說。

          敢作敢當,敢打敢拼,“狼團隊”成就了今天的豐城發電廠。

          讓“血的教訓”成“鐵的管理”

          “請大家戴好安全帽,接受安全教育培訓……”記者一踏入豐城發電廠大門,就被安全員引入門口的安全培訓中心。無論是誰,只要進入這道大門,都要上這樣一堂“安全課”,確認掌握安全注意事項并簽字后,才能進入廠區。

          不僅如此,行走在豐城發電廠,隨處可見各類安全標語。在曾經發生事故的冷卻塔下一側更是豎立著一塊安全警示紀念碑。每年11月24日,公司都會組織員工在這里默哀,并接受安全警示教育。

        矗立在7號冷卻塔一側的紀念碑。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賴星攝

          對安全的重視,源自血的教訓。

          作為江西省重點投資建設的電力項目,參建各方不可謂不專業,最后卻“栽”在一個低級錯誤上——混凝土強度不足,倉促拆除模板。

          專業團隊犯低級錯誤,一個重要成因就是制度缺乏剛性約束,落地執行漏洞百出。

          比如,事故發生前,相關單位項目經理長期不在現場,教育培訓、現場管理流于形式,事故中的73位遇難者全是一線工作人員。

          再如,項目本身存在工程建設指揮部和建設單位之間權責不清情況,出現“9道防線管不好一個冷卻塔”的怪象。國務院事故調查報告曾專門指出,豐電三期工程組織管理混亂。

          歷經事故洗禮,贛能股份上上下下對安全生產都有了全新的理解。“豐電事故可能在大眾記憶中有所淡忘,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對于安全生產,永遠不能掉以輕心。”豐城發電廠總經理魏建宏說。

          安全生產制度的重建,是從機制到執行再到意識的重塑。

          豐電三期復工中,著力厘清江西省投資集團、贛能股份、豐電三期三方在項目建設中各自職能定位和管理權責,徹底理順項目管理機制。

          與此同時,豐城三期發電廠建立網格化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并投入數千萬元建設智慧工地安全管理系統,技防人防同步發力,確保萬無一失,以至于工程重建耗時遠超同類項目的施工時間。

          “工程復建期間,公司在各個制高點都安裝了攝像頭,只要有施工,就有人看大屏、小屏。”豐城發電廠安健環管理部副經理賴志強介紹。

          有天凌晨一點,賴志強通過監控發現,施工人員把試塊制樣時間提前了,試塊強度不具備參考性,如果拆模就有隱患。他立即電話打給施工負責人和監理要求整改,并對這個班組再進行安全教育。

          復建以來,類似的安全隱患共排查治理5000多項。

          理順機制,更要狠抓執行。在豐電,高管帶頭執行安全生產制度。

          豐城發電廠副總經理宋弘景介紹,項目重建以來,特別是冷卻塔工程施工的最關鍵時刻,所有高管每周都要上冷卻塔檢查,工程管理人員更是每天必上,每周還要再進行一次聯合檢查。

          安全生產不僅白天要抓緊,晚上也不能松懈。記者了解到,如今在豐城發電廠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負責安全生產的高管,晚上睡覺手機必須始終保持響鈴模式。一旦有事,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思想上重視,執行才能有力。

          “現在一到崗,精神就高度集中。”豐城發電廠發電部的老員工熊旭兵對事故前后的變化感受很深,他說:“原來,發現了安全隱患,處理上往往輕描淡寫。現在,不僅對相關責任人的罰款重,還要立刻進行原因分析報告。”

          豐電三期項目重建,不僅讓“血的教訓”化成了“鐵的管理”,更通過實戰鍛煉了一批管理人才,打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辦法。

          “我們把復建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做法,打包提供給其他能源項目,讓他們少走一點彎路。”贛能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葉榮說。

          上高發電項目,是贛能股份在豐城電廠整改重建出成效后拿下的第一個項目。包括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等在內的近60名高管和骨干,都來自豐城發電廠。

          借鑒豐城發電廠經驗,上高發電廠一期項目建立“智慧工地”系統,通過5G、物聯網、電子圍欄等數字技術實現對項目現場的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加強施工現場的人、機、環各環節和全要素的安全動態管理。

          “只有上高發電項目建設圓滿成功,豐電事故整改才是真正劃上了句號。”這是豐電人的一股心氣。

          “豆腐渣”亡,惟高質量必興

          不久前,豐電三期被評為全國優秀焊接工程特等獎,這是該獎項近40年來首次頒發給火電企業。

          “豐電三期單臺機組受監焊口數量達到91680只,焊接難度創行業之最。但是我們創新應用的一項氬弧焊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豐城發電廠生產技術部經理江衛國介紹。

          在攻堅克難中前行,復建過程中,參建各方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目標追求,一個個難題突破的過程也是企業贏得新生的過程。

          左圖:豐城發電廠施工平臺倒塌事故現場(2016年11月24日攝)。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萬象攝;右圖:復建后的豐城發電廠7號冷卻塔(2023年2月15日攝)。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余賢紅攝

          比如負責事故冷卻塔筒壁加固的武漢巨成公司、負責冷卻塔重建的東北電力煙塔公司、提供發電機組的哈爾濱電氣集團經此一役,贏得各方贊譽,后續訂單源源不斷。

          東北煙塔時任項目經理高勇說,全國能做冷卻塔的工人中只有少數人愿意來豐城,導致冷卻塔施工用工成本超支數千萬元,但在項目投產后,看似“吃虧”的各方都成了“贏家”,“業內聽說是我們做成了豐電冷卻塔項目,都豎起大拇指說牛。”

          對贛能股份來說更是如此。豐電資產和營收占贛能股份的絕大部分,公司在事故發生后效益“墜入谷底”。而隨著項目重建順利推進,贛能公司逐步贏回市場信心和各級政府、合作單位的認可。

          “重組班子、重塑隊伍不僅在實現安全整改、推動復工復產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還為企業發展廓清了未來道路。”贛能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葉榮說。

          整改完成后,贛能股份新班子積極布局綜合能源業務及電力能源新業態,江投集團能源技術研究院、贛能智慧平臺公司等一批新項目上馬。2022年,贛能股份拿下兩個投資額約80億元的項目。項目投產后,其統調煤電裝機容量占江西全省比重,將由事故發生時不足5%躍升至20%以上。

          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2018年至2022年,贛能股份總資產從75.79億元增長至117.73億元,五年內實現接近翻番。

          兩年前,電力專家徐銳從一家央企跳槽來到江西省投資集團能源技術研究院擔任副院長,被很多人認為不可思議。

          “江西的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這樣一個研究院,作為江西唯一的省屬電力企業,贛能能提供實踐的平臺。”徐銳說,從央企來到地方國企,入職短短兩年,公司的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

          剛來時,研究院只有十幾人,通過“招兵買馬”如今已經達到80多人。在徐銳看來,這里未來完全可以對標業內央企研究院。

          創新,讓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

          一批技術骨干瞄準技術創新突圍,從第一項專利的申報成功,到專利如“餃子下鍋”一樣取得授權,豐城電廠三期在兩年間累計申報專利130項,已取得81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從過去出事故,到如今出能源、出經驗、出人才、出信心,歷經鳳凰涅槃般的大破大立,豐電在廢墟上實現重生的故事留下的思考仍在繼續……(記者沈錫權 余賢紅 賴星)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892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香港三级午夜理伦三级99|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午夜伦伦影理论片大片| 99re热久久资源最新获取|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的野战视频| 一个人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污污的小说片段|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yellow版字幕网|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91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avtt天堂网手机版亚洲| 无敌影视手机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雏女强破瓜在线观看| 天堂а√在线官网|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v亚洲v欧美v专区|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第九色区AV天堂| 国产**aa全黄毛片| 69堂在线观看| 打麻将脱内衣的小说阿蕊|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卡通| 精品国产www| 国产日韩欧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