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青春筑夢西部 挺膺時代擔當

        在總書記指引下,新時代青年揮灑青春活力、匯聚西部發展強勁動力,讓青春之花在西部熱土絢爛綻放

        聚焦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
        • 對口支援“傳幫帶” 甘肅高教振興快

          近年來,天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先后選派近10位教師掛職蘭州交通大學相關學院和部門負責人,通過聯合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共建重點實驗室等措施,全方位幫助提升蘭州交通大學的科研水平。

        • 從“象牙白塔”到“西部熱土”——西部計劃志愿者畫像

          青春,應該在哪里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這青春的命題,引一代代青年上下求索。其中,有那么一批人,用熱血戰勝困難,用奉獻傳遞希望,用歲月書寫無悔。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走近西部計劃志愿者,傾聽他們的答案。

        • 穿得粉、治得準!這個“95后”女獸醫真牛

          一個“95后”女生,常常以一身干凈的“粉色”出現在臟污的牛圈羊棚里,給牛羊打針接產、火療放水、修蹄取鐵……改變人們對獸醫職業的刻板印象。

        • “被需要”是她留在大漠的理由

          25年前,22歲的侯朝茹坐了5天4夜的綠皮火車,來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新疆且末支教。干燥的空氣、流血的鼻子、皺巴巴的紙團,還有一雙雙稚嫩的眼睛,成為她初入講臺最深刻的記憶。她說:“其實那時候我們也是沒長大的孩子,但正是‘被需要’,讓我選擇留下。”

        • “90后”女村支書履職記:從“破防”到“破圈”

          2020年,26歲的張瑋來到曾有“苦甲天下”之稱的寧夏西海固,成為彭陽縣楊坪村首個大學生村支書。當地不僅條件艱苦,村民們對這位“外地女娃”也心存質疑,張瑋在一次次碰壁中“破防”。然而,她最終憑著真誠和實干,在田間地頭、牛棚雞舍,刮起了一場“青春風暴”,從一個“外來人”成了百姓心中的“自家人”,帶領村民們走上致富幸福路。

        • 在彩云之南書寫支教故事

          云南省鎮康縣第一中學地處中緬邊境,優質教育資源相當匱乏。2013年3月,中國農業大學與鎮康縣簽訂定點幫扶合作協議。迄今為止,已有71名研究生志愿者不遠千里來到鎮康從事支教志愿服務,承擔高中數學、英語、政治、物理等十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以青春為筆,在邊疆書寫教育芳華。

        • 青春坐標系:扎根廣袤西部成長成才

          為鼓勵更多學子投身西部建設,北京、內蒙古、廣東、山東等地相關部門及高校加大宣傳力度,出臺政策激勵,優化服務保障,引導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建功立業。青年學子的選擇與行動,為西部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描繪了美好前景。從熱衷“東南飛”,到選擇“西北棲”,青年學子的去向變動,源于政策引導,彰顯家國情懷。

        • 戲曲“活化石”在創新中煥發新活力

          三弦驟急,鼓點鏗鏘,舞臺上青年演員關亞玲甩著水袖旋身躍起,衣袂翻飛間將現代舞蹈與戲曲旋子完美融合。臺下掌聲雷動,有位老人感慨道:“這娃的表演既有老戲的魂,又有新潮的勁兒。”

        • 蔡守文:讓青春在基層就業服務中綻放光彩

          33歲的蔡守文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就業服務局工作人員,2016年9月,他從青海師范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通過“三支一扶”計劃來到貴德縣就業服務局工作。談及當初的就業選擇,這個在貴德土生土長的小伙說:“家鄉培養了我,我就該把知識用在家鄉最需要的地方。”

        • 多杰揚本:深耕文化領域 以書屋點亮服務群眾之光

          35歲的多杰揚本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鎮社區書記,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鎮文化綜合服務站站長。2013年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家鄉,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草原牧民感受知識的重要性。

        • 葉滔:讓小菌菇開出奮斗的青春之花

          在廣西貴港市港北區的廣西匯菇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整齊排列的工廠化培育菌罐好似一排排哨兵,在可調節燈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

        • 從“大棚新娘”到“花椒鎮長” 她在西部鄉村書寫別樣青春答卷

          “父母常說土地里挖不出金娃娃,但我相信土地是不會辜負你的,它總會給你想要的答案。”這是37歲的重慶市榮昌區銅鼓鎮副鎮長楊媚面對鏡頭時深情流露的一句話。

        •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春暖花開,正值春招關鍵期,多地高校紛紛舉辦招聘會等活動,開展“春季促就業攻堅行動”,聚力拓崗優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 海拔4500米綻放的“青春之花”

          那曲,藏語意為“黑河”,地處西藏北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2016年,22歲的周雪大學畢業,作為西部計劃志愿者,從遼寧本溪來到那曲,從此扎根;2023年,云南彝族女孩張晶晶也來到這座中國海拔最高的地級市,在這里追逐青春夢想。

        • 以夢為馬越天山——青年支援邊疆建功故事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塔縣,2024年,45名志愿者通過西部計劃來到這里,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

        • 安順“兵支書”鄉村振興“戰場”建新功

          誰能想到,這個八年前還基礎設施落后、產業匱乏的小山村,如今,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100萬元。平元村這些年的變化,平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肖正強都記得十分清楚。他既是村子發展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 從海外名校到秦嶺腳下 這位教授用11年詮釋科技報國的初心

          在陜西西安,有這樣一位青年科學家,他16歲走出國門輾轉求學,27歲扎根西部深耕科研,用所學專業連接起基礎研究與民生需求,用師者之心在西部大地播撒星火。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副院長高健智,用科研成果助力西部發展、以師者情懷培育創新英才。

        • 陽光下最好的青春——大學生西部支教故事

          自1999年開始,200多所高校,34000多名志愿者跨越山海去鄉村支教,用知識播種希望。近日,新華社記者在新疆調研,邂逅了多位在基層支教的“00后”西部計劃志愿者,并記錄下他們的青春接力故事。

        • 徐燦:愿像一棵白楊矗立在大漠邊疆

          三月的風掠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在皮山縣的溝壑間蘸了一筆春色。在這片干旱少雨的土地上,桃樹與風沙博弈,而把青春投入戈壁的安徽青年徐燦,已在此守望了三度花開花落。

        • 從“扶智”到“鑄魂”——援青教師扎根雪域高原

          作為一所西部高校,青海大學不僅成功蟬聯四屆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總決賽一等獎,還獲得該賽事2025年總決賽舉辦權。“這是對青海計算機人才培養的認可和激勵。”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教授、青海大學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學院院長翟季冬說,從“扶智”到“鑄魂”,青海大學的發展正是教育對口支援的一個縮影。

        • 打響“邊城”鄉村電商品牌的返鄉創業青年

          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近段時間電商取得首季開門紅,農產品網銷火熱。2017年底,隘口鎮開始大力發展電商產業。“90后”孫永盛當時正在廣州打工,由于看好電商產業的發展前景,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和兩個年輕人組建了創業團隊。

        • 朱松柏:投身深地領域,以創新技術護衛能源安全

          初到塔里木,朱松柏就被“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標語牌感動。當書本的描述變成碑刻的內容,當黑白照片變成鮮活的故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有了堅實的注腳。

        • 安玉玲:武陵深處筑堡壘

          近日,在武陵山區腹地的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黑水鎮,黨建辦主任安玉玲組織龍堡社區張勇等農機能手,用無人機給鄰近幾個村子的油菜噴灑農藥

        • 次爾杜吉:回鄉守護“西電東送”大動脈的藏家小伙

          次爾杜吉,藏族,1997年出生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的一個小山村內。這里曾是中國最后的無電人口聚居地之一。他努力學習,是第一個走出村的“211”大學生。2021年7月本科畢業后,他選擇回到大涼山,建設家鄉。在國網四川直流中心,他參與了世界規模最大的布拖換流站的建設。2023年6月,換流站全面投運后,他長期駐扎在站上做設備維護檢修工作。

        • 昔日西部計劃志愿者帶出鄉村振興“青年軍”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20年前,聽到這句話的2003年西部計劃志愿者周世前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此后,周世前在這個武陵山間的少數民族縣扎下根。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奮戰鄉村振興,如今周世前身邊又已聚集起一群懷著和他當年相似夢想的年輕人,他們正和周世前一起謀劃著隘口鎮的特色產業選育、鄉村高品質生活宜居示范地打造。

        • 從“環境痛點”到“生態亮點” 西部生態“加減法”咋運算?

          青年科學家、護林員等扎根西部,將知識、心血與汗水傾注在草原上、深山里、峽谷間,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奉獻青春之力。

        • 西部能源“奔涌”背后,清潔能源基地如何“火力全開”?

          從四川“千河之省”的水電動脈疊浪成電、到甘肅“陸上三峽”的風電集群馭風為能、再到貴州“山地光伏”的集約開發聚光生金……我國西部地區依托天然稟賦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通過流域基地化開發、多能互補、科學規劃,為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澎湃動能。

        • 大山深處育夢人

          滇南三月,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第四中學的黃風鈴花開得正燦爛,初二(4)班的教室里,地理教師李微楠帶著學生們學習南方地區的特點。從飲食習慣引入,到分界線介紹,再拓展到人口數據情況,李微楠一一發問,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這位本科學法語、碩士讀新聞的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生,在上海求學七年后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2017年夏天,他攥著支教錄取通知書,登上了開往云南臨滄的大巴。

        • 追夢逐光,她為雪域高原的孩子送去溫暖的關懷

          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學院)大四學生卓瑪吉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大學期間,卓瑪吉和小伙伴們一起創辦了“九瓣格桑”公益團隊,面向家鄉及周邊地區發起愛心支教,為中小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愛心助學等公益活動。

        • 從空心村到網紅藝術村——一個大學生村官的鄉村堅守

          將軍村是重慶璧山區的一個網紅藝術村,村落與四川美術學院聯合打造的藝術鄉建項目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游客。35歲的楊順,2013年從重慶中心城區一家醫藥公司跨界考上璧山大學生村官,投身將軍村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 全國首批西部計劃志愿者張莉娟: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云南省麗江市第二中學校長張莉娟,是全國首批西部計劃志愿者。2003年,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的她來到麗江市寧蒗縣支教,兩年后留在了當地。20多年來,“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始終激勵著她為邊疆民族地區的基層教育事業默默奉獻。

        • 搭乘基層服務“專列”,更多青年助力西部高質量發展

          青年的命運始終與時代相連、與祖國共振。如今,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廣大青年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用青春的力量為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班长的放荡日记高h|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日韩美女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色综合视频在线|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 xxxx性视频|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色|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 四虎影院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va欧美va|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日本边吃奶边摸边做在线视频 | 女大学生的沙龙|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试看三分钟|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一级|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女性自慰aⅴ片高清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女同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观看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