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4月24日电(记者张文静、胡伟杰、张智敏)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雷占许比平常更忙了。作为甘肃省科普专家,他收到很多中小学校的邀请,希望其带领学生体验一场又一场生动有趣的“太空之旅”。
“为中小学生做好航天知识的科普教育,让我很有获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以来,雷占许带着航天科学知识“走南闯北”,足迹遍布辽宁、湖南、安徽、河南等多地,累计开展超过100场讲座、报告,受众达万余人次。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雷占许告诉记者,载人航天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探月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登月的梦想,这些伟大成就是为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讲好航天故事和航天精神的底气。
从事科普工作以来,雷占许亲身见证并深刻感受到“上接天气”的航天知识在“下接地气”中的显著变化。
从最早一年几场到现在一年几十场的变化,雷占许笑称,自己多了“幸福的烦恼”,有时忙不过来,这也恰恰反映出中小学生对航天知识的热爱。每次科普报告结束后,雷占许经常被学生围堵追问,有人还跟他要签名。
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学生们认真聆听雷占许主讲的科普讲座。他在现场展示了510所研制的“玉兔号”探测器上使用的同批次国旗。“当国旗拿出来时,学生们沸腾了,感觉和月球在近距离接触。”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向雷占许表示,将来也要像他一样争做航天科研人。
“谁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是谁?北斗卫星导航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当我们抛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孩子能准确、生动地回答,说明他们也很有意识地主动学习航天知识。”同样是一名资深的科普专家的510所高级工程师张海燕说,中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时能给研究人员许多启发。“比如他们会问未来深空探测的飞船长什么样,航天飞船会不会用核电源,推进方式是什么?”
雷占许、张海燕等科普专家表示,科普不只是普及知识,更重要的是普及、传承、弘扬科学精神。在航天科学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他们也注重向中小学生分享航天人的奋斗历程,介绍航天成就及其孕育的航天精神,期望点燃他们的航天报国热情。
目前,510所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得天为首席专家的全国科学传播专家团队、航天精神宣讲团、志愿服务队等7支队伍,创建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国家和地方基地10个平台,承担中国科协、甘肃省和航天科技集团等科普课题7项,出版科普图书3部。
雷占许表示,科普团队将继续通过多种途径做好科普工作,为中小学生带来更多精彩的航天科学知识,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共筑航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