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工智能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什么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是智能?为什么会有智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带着一系列问题的答案,为北京市延庆区靳家堡中心小学的青少年们带来一场题为《以科学之名,遐想人工智能》的报告,解读如何以科学视角,展望人工智能发展,领悟其背后的科学精神。
陈虔以AI机器人开场并分享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引发在场同学们讨论。为帮助青少年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陈虔从“AI是如何实现‘听说读写和思考’”“AI是怎么处理视觉问题的?”等几个维度,让学生们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所在。
现场,陈虔向在场学生展示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他指出,人工智能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让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能看、听、说、行动,并且还能学习和思考的技术。“机器能通过‘自学习’发现人类未察觉的路径、方式、方法,这十分值得我们注意”他提醒同学们。
“AI可以辅助我们日常生活,却无法代替我们感受世界、独立思考。”陈虔呼吁同学们辩证看待AI,合理运用AI,“我们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谈及未来,他强调,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将更广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依靠青年人,更需要青年一代善于学习,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延庆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活动得到了北京市延庆区靳家堡中心小学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