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成为科技攻关、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人工智能如何塑造未来?如何引领技术变革浪潮?6月1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走进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与现场百余名学生共同展望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科学。活动中,陈虔以人工智能发展史上五大里程碑事件展开阐述:1950年图灵测试提出“机器能否思考”这一核心命题;1997年“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2016年AlphaGo突破围棋人机对弈难题;2020年GPT-3实现突破性进展,将人类千年知识凝练为模型;DeepSeek模型则凭借低算力大模型技术实现关键突破。通过梳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脉络,帮助青少年直观感知技术发展的轨迹,感受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精神。
分享中,陈虔解读了人工智能视觉、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技术,让青少年对该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他还结合机器狗、仿生人等实例,生动呈现了AI在生活、医疗健康、智慧教育、航天工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
陈虔强调,人工智能已从“模仿学习”迈入“自学习”阶段,其定义亟待更新,期待在场学生未来参与重塑。“不要让自己成为AI的盲人,要了解AI的基础知识,成为AI的达人,甚至是AI的从业者”。活动最后,陈虔与青少年共同展望未来如何与人工智能“同行、共处”,他鼓励青少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世界,发掘新的应用领域。“探索未知是人类永不停息的步伐。”陈虔说。
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左一龙表示,陈教授以AI发展历程与应用为主线,通过深蓝、ChatGPT、DeepSeek等经典案例,展现了科学探索精神,有效激发了学生对AI领域的探索热情。讲座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互动环节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既让学生深刻感知AI力量,更明确了主动掌握知识、成长为实践先锋的方向;同时,学生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坚守动力,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树立责任意识,以开放心态拥抱未来。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延庆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活动得到了北京市延庆区第一中学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