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史,从无人飞行到单人单天飞行再到多人长期驻留,我国航天事业不仅创造举世瞩目的成绩,更铸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6月10日,中华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秘书长王志翔,走进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为现场200余名青少年带来一场题为《航空航天医学与载人航天精神》的报告。
现场,王志翔结合《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历年刊载的有关重要文献为现场青少年讲解相关航天知识。他介绍,目前,在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神舟二十号乘组已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等多项工作。王志翔强调,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最复杂、难度最大、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对航天员造成巨大伤害。航空航天医学是研究人在大气层和外层空间飞行时外界环境因素(低压、缺氧、宇宙辐射等)及飞行因素(超重、失重等)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及其防护措施的医学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保障飞行员、航天员及其他乘员的生命安全,维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能。近年来,中国空间站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等越来越关注。如何保障他们的健康,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完成运维任务并平安顺利返回地球?同时,包含空间生命科学在内的空间站在轨科研与应用创新进程加速,背后也离不开航空航天医学研究者的不懈探索与创新突破。
王志翔结合案例展示航空航天医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他表示,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并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学习进取,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梦想变为现实。
通州区永乐店中学政教处副主任邹亚成表示,此次活动带学生深入了解航天医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边界。王老师通过分享自身经历和奋斗故事,生动展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家精神,激励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未来,学校将举办校园科技活动,组织“科学家精神宣讲”、科学实验竞赛等,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向往。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和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活动得到了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