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看来,作为柬埔寨的“铁杆朋友”,中国正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与柬埔寨分享发展经验,这成为当下两国携手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
从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的历史佳话,到新时代中马人文交流的丰富内涵,重温习近平主席讲述的中马友好故事,聆听马来西亚朋友的心声,更加深刻感受到中马之间“切水不断”的特殊情谊。
-
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和推动下,中越两国的人文交流日益密切,不断为两国友好注入蓬勃动力。
-
2024年春天,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立志做中阿友好的使者。当时,小虎把自己的心愿写进信里:“想爬长城,想看大熊猫”。
-
美国艾奥瓦州小城马斯卡廷,当地时间农历蛇年初一。明媚阳光照耀下,在梅里尔酒店六层,一场特别的新春聚会正在举行。
-
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向美国艾奥瓦州友人回赠新春贺卡,致以节日祝福,寄语中美人民“共同续写两国人民友好故事”。
-
从寄送贺卡的美国师生到多年从事对华交流合作的美国“老朋友”,他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将尽己所能,为促进中美友好继续贡献力量。
-
2024年,习近平主席与多国民众亲切互动,亲力亲为面向各国人民开展友好工作,搭建起更多民间交往、务实合作、人文交流、面向未来的桥梁。
-
全年30余次“书信外交”,架起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传递着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共同发展的诚意和温暖。
-
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会谈时专门提及这一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项目:“双方要共同努力,确保钱凯港如期建成,成为中拉之间的陆海新通道,使‘钱凯到上海’真正成为一条促进中秘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
-
“天涯若比邻”——这句唐朝诗人王勃的千古名句,既是8年前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华夏瑰宝展”的主题,也是多年来中国和秘鲁传统友好、民心相亲的生动写照。
-
从长期推动巴中交流合作的地方官员、友好团体,到与中国语言文化结缘的高校师生,百余名巴西友好人士近日分别致信习近平主席,感谢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对巴中友好交流和当地改善民生所作贡献。
-
"人生乐在相知心。"习近平主席曾以这句古语形容中秘两国人民感情相连、心灵相通,亲切地称呼秘鲁为"太平洋对岸的'邻居'"。
-
俄罗斯千年古城喀山即将迎来金砖大家庭的盛会。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人员、贸易交汇之地。如今,这里见证着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欣欣向荣的图景。
-
自2023年11月旧金山之行以来,习近平主席面向美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一封封贺信、复信笺暖情长,一次次会见、讲话言辞真挚,不断强化一个明晰的信号——希望两国人民多来往、多交流。
-
“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良渚和卢克索跨越时空的对话,见证着中国和埃及携手推动文化传承和保护,共绘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画卷。
-
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一封封复信向非洲青年传递着温暖寄语,习近平主席的重视和关怀,激励着青年群体为传承中非友好、携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
近年来,在元首外交的关心推动下,从东部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到西部的尼日利亚,从北部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到跨亚非两大洲的埃及,已有17家鲁班工坊在15个非洲国家落地扎根、开花结果,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
在元首外交现场,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开通仪式上,在人文交流活动中,中非人民常常通过热烈欢快的舞蹈,传递对真朋友、好伙伴的真挚情感,定格了一个又一个携手共“舞”的动人瞬间。
-
9月2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正在位于云南省金平县的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校园内举行,上课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非洲的炽热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