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歲的潘文國是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50多年的教師生涯里,他筆耕不輟、教書育人。
中學時代,他的夢想就是把中國文學介紹到國外。大學畢業后,他所教所寫的一切離不開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國際傳播。
如今,全球共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學,81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開設中文課程的各類學校及培訓機構共8萬多所,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3000萬。
而這一切開始于1984年,當時教育部在全國四所院校開設對外漢語專業,華東師大就是其中之一。
彼時正值改革開放之初,專業知名度低,潘文國跑遍一所所中學,甚至還發過傳單,解釋什么叫對外漢語。
潘文國開設了大量的中文和傳統文化課程,培養了一大批精通中華文化并有著雙語教學能力的人才。如今他的學生,甚至學生的學生已是中國語言和文化傳播的中堅力量。
上海交大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的朱一凡是潘文國較早的博士生之一,教師出身的她如今的工作之一,是學校在線課堂的海外播放。在她看來,要把中國高校的故事講給海外的年輕人,必須注重文化的共情點。
今天的漢語國際教育,已遠不止筆頭和口頭。
青年教師張虹倩按學術輩分是潘文國的徒孫,她介紹說,如今虛擬現實課堂讓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可以身臨其境般地來到課堂,甚至“走遍”中國的各個角落,中國的名勝古跡、文博場館甚至大街小巷都成了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課堂。
經過近40年的發展,華東師大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已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目前學院擁有三個國家級教學基地,其中國際漢語教師研修基地為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數萬名本土漢語教師、漢語志愿者教師、國家公派教師和漢語學習者。
記者:潘旭、陳杰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