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 30 07:30: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專挑“硬骨頭”啃的骨科醫生

        字體:

          他有一顆仁者之心,給素未謀面的危急患者調劑床位,只為與病魔爭分奪秒,搶在患者癱瘓前精準“拆彈”。

          他有一身醫者之術,勇闖脊柱腫瘤手術治療“禁區”,連續12年舉辦全國唯一的脊柱腫瘤全切技術學習班,只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有一支生花妙筆,一頭做科研、一頭話科普,從出診到出書,用老百姓聽得懂的方式傳遞前沿理念與技術,只為幫助更多人防患未然。

          他就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董健,也是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所長,2022年因突出的臨床工作獲得上海市杰出專科醫師獎。

          在3月30日國際醫師節來臨之際,記者走進中山醫院,探訪董健醫生的故事。

          “拆彈專家”:把患者從癱瘓邊緣拽回來

          53歲的于女士談起董主任忍不住豎大拇指:多虧了董主任高超的醫術和精準的研判,讓她免于癱瘓之苦,如今想來真是十分慶幸。

          據了解,于女士被查出晚期乳腺癌,脊柱和骨盆多發骨轉移病灶,胸椎管狹窄,脊髓受壓嚴重。

          “對于這類還沒有完全癱瘓的患者,董主任一直希望盡早搶回來一個是一個,對患者后續的放療與神經功能恢復都會有很好的幫助。”中山醫院骨科住院醫師胡安南說,當時董主任把于女士的信息發到科室團隊微信群,大家利用周末抓緊商討和制定了手術預案,并提前聯系了輸血科、麻醉科,等到患者周一入院完成相關檢查和術前準備后,周二一早就開展了“脊柱轉移性腫瘤分離手術”。

          據悉,這種分離手術是近年來針對脊柱轉移瘤治療的一種新方法,由董健率先在國內推廣,2019年獲得中山醫院臨床新技術應用推廣一等獎。中山醫院骨科病房里需要做脊柱腫瘤手術的床位幾乎沒空過,有時候還得與其他治療組協調借床,優先安排給像于女士這樣需要搶救神經功能的患者。

          除了對多處轉移的患者開展“脊柱腫瘤分離手術”,對于一處轉移的患者,董主任還在國內率先開展“全脊椎腫瘤整體切除手術”,這是骨科里難度最高的手術:前有胸主動脈大血管,一旦碰破,病人就會大出血而死;后有脊髓神經,碰傷一點,病人就會癱瘓;可如果將腫瘤切碎摘除或刮除,又容易引起轉移復發。如此高難度的手術,董健一做就是16年。

          董健表示,如今惡性腫瘤患者生存率總體穩步提升,如何提高生存質量越來越受關注。屋有梁,人有脊,脊柱素有“人體第二生命線”之稱,拯救脊柱不僅是為了幫助患者“站起來”,更是為了支撐其“活下去”。

          “星火燎原”:從一個人沖鋒到一群人戰斗

          1983年,董健考入上海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新生迎新晚會,國際斷肢再植之父、中科院院士陳中偉做了精彩的演講。聽著陳中偉院士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年輕的董健熱血沸騰。1989年大學畢業后,董健留在中山醫院骨科工作,后來如愿師從陳中偉院士攻讀了博士學位。

          從醫30多年,為了解除病人痛苦,董健帶領團隊不斷突破脊柱腫瘤手術治療的禁區,在國際上發表3個以上椎節復發性脊柱腫瘤的整塊切除手術論文,最艱難的一次手術歷經17小時,為一位四椎節多次復發的脊柱巨細胞瘤患者完整將腫瘤整塊切除,該患者10余年腫瘤未復發。

          為了降低病人的手術風險和費用,董健和團隊研發改良醫療器械,并推進國產化生產。如今,單節段腫瘤整塊切除只需4個小時,甚至不輸血,大大降低手術難度系數,提升手術安全性。

          胡安南第一次見到董老師時還在讀研,時逢董老師在另一家醫院授課,董老師演示的“全脊椎腫瘤整體切除手術”使其大受震撼,立志報考董老師的博士生。如今,他近距離跟隨董老師工作,老師對疾病一絲不茍、對病人細致入微的醫術和醫德,已成為他醫生路上的“燈塔”。

          截至目前,董健已培養博士等研究生68人,多位研究生在畢業時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生,部分優秀畢業研究生已擔任二、三級醫院骨科主任。有一年招生季,董健為了精心準備講演,推掉了很多重要的活動安排,在他看來:“這遠遠比不上為醫學院招攬優秀生源重要,因為那關系到醫學發展的未來。”

          在董健牽頭下,中山醫院連續12年舉辦國內唯一的脊柱腫瘤全切技術國家級學習班,對該技術在中國的普及起了關鍵作用。如今,國內大多數開展這項手術的醫生,都到中山醫院接受過培訓。為了進一步解決“卡脖子”和“臨門一腳”的問題,董健還與復旦大學及各附屬兄弟單位多領域、多學科力量一同積極籌建復旦大學脊柱腫瘤研究所,推動脊柱腫瘤綜合診療水平邁向新高度。

          “初心不變”:從科研到科普,希望病人越來越少

          “其實,不光是老百姓,一些其他科室的醫生可能都不知道為什么腫瘤轉移會影響到脊柱進而導致病人癱瘓,更不知道其實早期轉移了還有救治的窗口期。”董健說,但凡多一份意識,早一點行動,就能避免患者遭受更多病痛。有些患者找到他的時候已經癱瘓了半年多,讓人十分惋惜,這時再做手術的意義和效果就大打折扣。

          對于董健而言,他是醫生,不是開刀匠,找他開刀的病人越來越少才是對他的最佳贊譽。如何抵達這個終極目標?董健一邊做科研一邊做科普。迄今,董健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26篇,帶領團隊近幾年發表影響因子大于10的文章22篇。

          董健在臨床工作中發現,肺癌、乳腺癌、肝癌等諸多腫瘤常發生骨轉移,而其中絕大部分是脊柱轉移,這提示脊柱轉移可能存在有別于其他轉移的特殊機制。為了從源頭上減少脊柱轉移的發生率,他和團隊從基礎研究做起,發現脊柱的椎體紅骨髓分泌的CX3CL1容易吸引多種來源的腫瘤通過血液循環到達椎體的血管。微血管中的腫瘤,在黏附因子的輔助下可以跨過內皮細胞,在椎體中定植下來,從而形成脊柱轉移。“在動物實驗中,我們通過抑制CX3CL1的表達,成功地降低了脊柱的轉移,期望將來可以更多地應用于臨床。”董健說。

          為了讓腫瘤轉移到脊柱的患者不喪失繼續生活和治療的信心,了解最前沿的脊柱外科手術技術和理念給疾病帶來的希望,他擠出時間做科普、寫文章、拍微電影,讓大眾了解醫生如何抽絲剝繭為患者制定醫療方案。

          與此同時,董健率領團隊在診治了數萬例腰椎疾病患者基礎上,編寫了腰突癥的系列科普書,三本書累計印刷18次,發行10萬余冊。以系列書為基礎,結合社區普及、基層醫院示范、媒體宣教和臨床科研,形成一個綜合性大型科普項目,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曾經有人問過我,拿刀的科主任為什么拿筆,言下之意是勸我把有限的精力留著攻克疑難雜癥。”董健說,其實科普也是“治病救人”,而且成本最小,因為門診沒有充裕的時間為每位患者解釋,一個小冊子、一個小視頻可以更高效地答疑解惑。為了進一步促進科普創作和傳播研究,他在中山醫院院長樊嘉的倡導和支持下,領銜成立了國內首個醫學科普研究所——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改變網絡科普良莠不齊、百姓無所適從的狀況。

          2016年榮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2018年作為唯一獲獎人獲得第十二屆上海市大眾科學獎,2019年獲上海市科普教育創新獎科普貢獻一等獎,2022年獲得愛國衛生運動開展70周年紀念證書……董健在科普路上筆耕不輟的動力來自中山醫院的氛圍和傳承,無論是現任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還是以前的老院長楊秉輝,他們在百忙之中都熱衷于健康教育,編寫的繪本、回答的問題都十分接地氣,深受百姓喜愛。

          董健說,“以病人為中心”不是一句空喊的口號,他和團隊將秉承這種精神,救治更多人、幫助更多人。(記者龔雯)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1294772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aⅴ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专区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7| 国产午夜福利片|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韩国三级日本三级香港三级黄|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亚洲第一页国产| 九九影院理论片在线观看一级| 女人脱裤子让男生桶的免费视频|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触手强制h受孕本子里番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男女后进式猛烈XX00动态图片|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国产视频|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电影|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日韩在线一区高清在线|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日本理论片www视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福利视频1000|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丁香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图片|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国产丝袜制服在线| 91福利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