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2月4日電 題:守護好鄉村群眾健康——安徽基層疫情防控見聞
新華社記者朱青、陳諾
“服務保障大伙兒過了個健康團圓年。”在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紅星村,村醫甘攀峰告訴記者,他這幾天忙著走訪查看村中老人的健康狀況。
目前,安徽多地建立了針對重點人群的“紅、黃、綠”三色分級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全面摸排鄉村老年人患基礎性疾病情況和疫苗接種情況,開展健康監測和針對性服務,建立起基層疫情防護屏障。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紅星村,村醫甘攀峰查看村民的“健康臺賬”。(受訪者供圖)
在紅星村,甘攀峰和村“兩委”同志一起,對全村1000多戶居民的健康狀況進行了梳理,為57名需重點關注健康狀況的村民建立了“健康臺賬”。“我們根據年齡和患基礎病情況,對重點人群進行紅色、黃色標識登記,每3天上門一次給他們檢查血壓、血糖和血氧等。”甘攀峰說,“村民還可以隨時撥打電話求醫,我隨時準備著上門看病送藥。”
在淮北市杜集區,按照“一村一村查、一戶一戶過、一項一項問”的要求,全區4萬多名65歲以上老年人全部建立了以紅、黃、綠三色標記的健康卡檔案。“這是我們通過‘敲門行動’‘敲’出來的‘防護網’,信息后續會動態更新。”杜集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杜集區縱莊村78歲的獨居老人馬立廷,是健康卡被標識為黃色的重點關注對象。“多虧了健康登記,村里的黨員趙存存經常上門來看我。”馬立廷說,趙存存走訪時發現他發燒,及時上門送藥并密切關注他的身體狀況,幫助他很快恢復了健康。
安慶市衛健委基層衛生和婦幼健康科科長汪凌介紹:“對重點人群健康狀況深入摸排是基礎,后續還要保持健康監測和服務不斷檔,同時我們還盡可能保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儲備量至少能滿足兩周以上需求,遠程醫療和轉診24小時暢通。”
記者在安徽多地走訪看到,各地還結合實際探索多種精細服務方式,讓疫情防控舉措更有溫度。
在杜集區,一部分核酸采樣小屋已改造成發熱門診,流動便民診療車、流動接種車等開進了村莊,村民們有發熱不適需要就醫配藥,或有疫苗接種需求的,在家門口就能完成。杜集區還成立了12支專兼結合的“黨員幫辦代辦隊”,為村民提供防疫藥品送到家、防疫宣傳送到家、互幫互助送到家的服務。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組織流動便民診療車開進鄉村,方便群眾就醫配藥。(受訪者供圖)
在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衛健辦防疫物資儲備室,一份重點人群登記本上詳細記錄了全鎮孤寡、重疾、留守兒童等300多名重點人員的包保服務情況,防疫服務具體到每個人、每輛車,甚至轉運車輛停放位置和車牌號都全部登記在冊。
安徽全省還組織動員了130多萬名志愿者參與到健康教育、感染者居家治療管理、購藥送藥等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工作中,積極宣傳防疫政策以及惠民舉措,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
一份份“防疫愛心包”,一袋袋免費中藥湯劑,一張張“有事請找我”的便民服務卡……這些溫暖的舉措不僅守護著群眾的健康,更讓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有那么多人在關心我們的健康,我們也有信心把新一年的日子過好。”紅星村村民曾百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