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4/ 27 15:58:47
        來源:新華網

        “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南繁科技創新助推種業振興見聞記

        字體:

          新華社海口4月27日電 題:“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南繁科技創新助推種業振興見聞記

          新華社記者柳昌林、羅江、于文靜、張志龍

          三亞市天涯區,中國種子集團南繁育種基地稻浪滾滾。“3,2,1……”隨著倒計時結束,該集團水稻測評總監周華開啟直播首秀。

          23日,157個水稻優質品種觀摩會原本要在基地舉辦。疫情導致客戶無法到場,周華改為在線上“云推介”。

          春夏之交,南繁育種基地一片火熱繁忙。“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科技工作者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攻關。

          這是3月30日拍攝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內的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南繁熱土成為創新“策源地”

          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里,3500多臺科研設備有序擺放。18個院士團隊正圍繞育種科研前沿領域攻關:株高為野生型水稻四分之一的“小薇”水稻,可在實驗室大規模種植、篩選;基因編輯技術改良的“高VC生菜”,維生素含量可媲美獼猴桃……

          成立近一年,實驗室協同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19家聯席成員單位,聚集約800名科研人員開展種業創新研究。“定位‘南繁硅谷’的硬核支撐,實驗室致力成為國家種業的戰略科技力量。”該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維才說。

          這是4月10日拍攝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種子實驗室的植物幼苗。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依托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海南三亞等地成為育種家的福地。全國已育成農作物新品種中,70%以上經過南繁基地培育。但過去實驗設備設施缺乏,“科研候鳥”背著育種材料南北輾轉;各單位“關起門育種”是常態,科研資源難以“攥指成拳”。

          塔吊林立,車水馬龍。如今,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設施項目施工正酣。中國農科院南繁研究院院長彭軍介紹,該設施將揭示作物基因和性狀的關聯,大幅提升種質資源鑒定、利用效率。

          這是4月10日拍攝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種子實驗室。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2019年,崖州灣科技城啟動建設。一片荒蕪中矗立起一座現代化新城,實驗室、公寓等不斷完善,南繁科研從季節性向常年研究轉變。

          以前南來北往,彭軍這次一待就是兩年。“平臺建起來,人才留下來。”他說,中國農科院已創建7個南繁科研創新團隊,上百名科研人員常年在三亞工作。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里收集水稻種子(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上個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大學、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等單位共建的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三亞掛牌。在三亞基地,科研人員抓緊分揀耐鹽堿水稻新品系種子,運往全國各地。

          “科研圍墻”打破,協同創新氛圍漸濃。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劉佳音介紹,科研團隊在三亞選育了近2000份水稻種質資源,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分析研究,部分種子在十幾個省份試驗示范種植近百萬畝,平均畝產達400公斤。

          這是4月1日拍攝的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南繁熱土成為種業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國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設施、國際玉米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中心等一批重大科研平臺加快建設,將統籌各方力量聯合攻關。

          “南繁硅谷”種業全鏈條雛形初現

          節水旱稻、彩虹西瓜……位于崖州區的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田間展示推廣中心,種植著2000多個作物新品種,為南繁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合作平臺。

          這是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一期項目(2021年11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南繁熱土上,貫穿品種繁育、成果轉化、銷售加工的“育繁推服”種業全鏈條雛形初現。

          2萬多項知識產權在崖州灣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展示,作為交易供應信息掛牌的高價值專利達2000多項。依托平臺,中國農科院和企業完成“丹霞紅梨”植物新品種權交易,價格高達2200萬元。

          眼下,中國農業大學正與海墾南繁產業集團共建種業聯合創新中心。“以成果轉化為導向,誰用地、怎么用都要講清楚。”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院長龔元石說,基地產生的專利、品種企業也享有權益,并優先進行商業化推廣。

          打通研發和市場,企業是種業創新的關鍵主體。600多家涉農企業進駐崖州灣科技城,中國種子集團總部遷址于此,大北農集團落地生物育種專業孵化器……始于一粒種子的南繁事業加速產業化裂變,為迎來開花結果的季節奠定基礎。

          在三亞市崖州區城西村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村民在搶播大豆(2021年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這些年我國糧食單產有較大幅度提升,50%以上歸功于品種改良。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與此同時,仍要看到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變,廣袤田野呼喚更多良種。

          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立健全,良種源源不斷從試驗田走向大田。在山東,農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背后,一粒粒種子功不可沒。“濟麥”“山農”“登海”等系列品種多次刷新全國高產紀錄,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

          在三亞市崖州區城西村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村民在搶播大豆(2021年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海南到山東距離不近,但在72歲的李登海心里卻不遙遠。

          崖州區的育種基地里,被譽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的李登海鉆進玉米地,抓緊時間收獲種子,帶回山東繼續加代繁育。40多年來,他年年到南繁育種。

          堅持育繁推一體化,他創辦的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多地建立育種基地,在新疆、甘肅、寧夏、山東布局種子生產加工基地,同時不斷完善產前、產中、產后全程化服務,加快新品種推廣。

          1972年至今,李登海帶領團隊率先育出畝產從700公斤到1600公斤的緊湊型高產玉米新品種,累計推廣約14億畝。南繁,見證了人們不斷培優品種的努力和收獲的豐碩果實。

          永不止步 永攀高峰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里做水稻雜交實驗(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北緯18度,崖州灣畔的平原聚滿光和熱。去年10月26日,希望的田野傳來新消息: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雙季稻畝產突破1500公斤,實現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遺愿。

          高產攻關繼續,試驗田又將迎來豐收。袁隆平生前多年如候鳥般來到海南開展育種科研,他多次提到:“雜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勞應該歸功于南繁。”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在三亞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里收集水稻種子(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上世紀50年代以來,已有超過60萬人次到海南開展南繁育種。如今,86歲的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等老一輩育種家依然堅守南繁。育種家們灑下汗水、收獲良種,也孕育出“艱苦卓絕、拼搏進取、創新創業、求真務實”的精神。

          2008年,中國農業大學作物育種海南基地建成,“科研候鳥”劉波成為基地負責人。他目睹了老一輩南繁人長年扎根田間,也見證這里誕生的一個個良種在全國大面積推廣。

          年輕人的到來帶來了新氣象。“這身汗流得痛快!”一臉黝黑的博士研究生朱林憨笑道。依次播下玉米育種材料,他又“轉戰”另一片試驗田,記錄作物性狀表現。

          放棄北京的高薪工作來到三亞,教室、試驗田、實驗室、圖書館串起他忙碌的求學生活。他說:“在老一輩育種家的研究基礎上,我想利用南繁優勢抓緊研究,爭取早日出成果。”

          幾乎每天,都有三亞中國農業大學研究院的研究生到基地工作。“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袁隆平質樸的語言,種在了無數年輕南繁人心中。

          4月21日,崖州灣科技城公共教學區(一期)完成主體驗收。這里將實現各高校共享科研設施、教學資源,為種業創新夯實人才基礎。

          崖州灣科技城已引進11所知名高校,在培學生1100多人。在深入實施種業振興的實踐中,南繁青年們收獲更多榮譽感與獲得感。

          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隆平生物技術公司科研人員在開展科研工作(2021年11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夜已深,隆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實驗室燈火通明。24歲的易金麒在顯微鏡下用雙手分離出比米粒還小的玉米胚芽。去年,她和所有同事一樣拿到了持股分紅。她說:“這里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能夠把個人價值融入到國家需要中。”

          進駐崖州灣科技城近兩年,這家公司已成長為估值超過25億元的高科技種業企業。從研發團隊到農藝團隊,清一色年輕面孔。

          日新月異的崖州灣科技城,新建道路“隆平街”“傳薪街”“振興路”筆直寬闊。“隆平街”寄托著南繁人對育種家的致敬,與“傳薪街”并行通向“振興路”,種業振興成為南繁人的共同追求。(參與記者:葉婧)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86013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看黄色免费网站| 69堂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人人超人人97超人人女| 里番本子侵犯肉全彩3d| 国产超清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毛片|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 日本深夜福利19禁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7777米奇| 国产三级手机在线| 中文字幕第四页|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久久99精品免费视频|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美女精品永久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h视频|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一级毛片**免费看试看20分钟 | 美国艳星janacova|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波多野结衣cesd—819高清|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晚上睡不着看b站大全|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 老司机午夜性生免费福利|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8x8x华人永久免费视频| 天堂资源在线www中文| 东北少妇不带套对白|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m|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