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月1日電 題:一個脫貧村的“開局”答卷
新華社記者王紫軒、王朋
元旦清晨的牛肉面館客流如潮。調湯工馬福才飛快又穩健地重復著舀湯、撒蒜苗、澆辣子的工作,為顧客送上“增香添彩”的新年第一碗面。
“我想好好干,以后自己開個面館。”馬福才興奮地搓著手。他篤定,曾經不敢想的事就要變為現實。
拱北灣村易地搬遷安置點(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范培珅 攝
馬福才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龍泉鎮拱北灣村。東鄉縣曾是深度貧困縣,現已脫貧,2021年被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雖然脫了貧,馬福才家的生活質量仍有待提升。2021年初,為鞏固脫貧成果,國家決定對存在返貧風險的家庭進行動態監測,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在甘肅,全省39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共摸排出監測對象10.3萬戶。
“通過排查,拱北灣村共有20戶家庭納入風險監測。村里制定了‘助產業、促就業’的幫扶措施,除提供創業貸款、兜底保障和公益性崗位外,還會定期組織技能培訓,保證每戶至少落實2項以上的幫扶措施。”拱北灣村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韓磊說。
馬福才在東鄉縣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拉面技術。(受訪者供圖)
馬福才家獲得5萬元貼息貸款,家里的羊圈也添了“丁”。此外,村里還推薦馬福才在東鄉縣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烹飪,學費、吃住免費。拿到結業證書的他不僅順利找到工作,還有了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
與馬福才不同,同村的馬麥芷不是貧困戶,卻一直徘徊在貧困邊緣。“以前只能養十幾只羊,一年最多掙一兩萬元。”馬麥芷說,以前是過一天算一天,湊合著混日子。
2021年初,馬麥芷家被村鎮領導小組測定為邊緣易致貧戶。他用養殖補助新添20只母羊,還在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幫助下,學會為羊羔定期防疫、驅蟲。養殖方法一轉變,羊兩個月就上膘,收入也增加了。
馬麥芷在羊圈中給羊喂食草料。(受訪者供圖)
不久前,馬麥芷在東鄉縣職業技術學校考上駕照,用積蓄買了輛微型貨車,養羊、販羊兩不誤。“希望將來能換個大車,帶老婆孩子去兜風。”他說。
2021年以來,拱北灣村防返貧監測戶在當地政府幫助下實現養殖、就業“雙開花”,戶均羊存欄量超過19頭,人均年收入突破6500元,每戶至少有1人通過技能培訓就近就業或外出務工,從事餐飲、服務、建筑、運輸等工作。目前,包括馬福才、馬麥芷在內的18戶監測戶已消除風險。
記者從甘肅省鄉村振興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全省10.3萬戶監測對象中,有7.6萬戶標注消除風險,風險消除比例達74%,用實際行動交出2022年防返貧的“開局”答卷。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幫助剩余的監測戶消除風險,同時通過網格化動態監測,鞏固脫貧成果,守住、兜牢返貧底線。”韓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