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云南贡山独龙族脱贫攻坚口述-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5/05 12:42:41
来源:学习时报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云南贡山独龙族脱贫攻坚口述

字体:

  口述人:高德荣,独龙族,1954年出生。2001年8月至2006年2月,任云南省贡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2006年2月至2012年1月,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5年2月,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0月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10月,获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2019年9月,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表彰称号。

  王世荣,独龙族,1976年出生。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村原党总支书记,2021年2月25日,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访谈组:王燊成 毕林丰 王道勇

  日期:2024年9月25日—9月27日

  地点: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独龙江乡易地搬迁安置点

  一条出山路拦住了出山人

  高德荣:1954年3月,我出生在独龙族的一个贫困家庭。独龙族原来叫“俅人”“俅子”“曲人”“洛”“俅帕”“曲洛”,这都是过去对我们族人的一种侮辱性称呼,现在已经没人提了。我们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属怒江地区的土著民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们所在的这个贡山县独龙江乡。我们乡下面有马库、巴坡等村,一共6个行政村,这6个村像“一”字一样,散布在南北91公里的独龙江边。现在全乡有1166户,4249人,99%的人口都是独龙族。

  小时候,父辈们经常给我们这些孩子讲族人的历史和故事。独龙族人一直是生活在大山深处,吃的是野菜、野果,住的是山洞、茅草屋,独龙族历史上没有文字,主要以刻木、结绳的方式记事和传递信息,就是所谓的刻木记事、结绳计数、火炮传信。历代反动统治者把我们族人当作野人,独龙族人受尽了歧视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越过高黎贡山进入独龙江大峡谷,解放了独龙江,独龙族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周恩来总理帮我们族人取了“独龙族”这一响当当的族名,让我们成为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太过偏远,独龙江的生产生活条件很苦,算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了。尤其是路,始终是制约独龙江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独龙族人的“命根子”。有一首民谣我从小就听老人们在传唱:“独龙人,马就是拐杖;独龙人,拐杖就是马。独龙人居住的地方,若不拿一根拐杖,是寸步难行的地方。”这首民谣唱的是独龙江山高峰险,族人生活环境的恶劣,是族人怎么在艰难的条件下摸爬滚打、艰辛生活的事情。我们独龙族人对出山道路的渴盼,就像是吃饭对盐巴的需要一样强烈。记得我小时候,从贡山县城进入巴坡,走路要走7天,路上有时还需要攀岩,来回一趟要半个月时间!当时,过河只能依靠溜索,非常危险。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同时也是出于国防的考虑,1964年,国家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给我们划拨了20万块钱,为独龙族修建了第一条路——人马驿道,一共65公里。

  人马驿道修好后,成为族人与外界联系的一条生命线。当时,7天走路的时间缩短到3天。以前完全是靠人背,驿道通后也有人背马驮了。每年大雪封山之前,生产生活物资都要通过马帮运进来,而且还要调动11个县的马帮队伍一起运。当年窗口期只有90天,90天运不完,就麻烦大了。人马驿道只有一米多宽,基本上不能两个人并排走,只能是一个人在前,一个人在后。驿道经常会发生泥石流、塌方,路上还有很多蛇、蚁、虫、兽,危险时有发生。所以我们这个地方的人,以前一年最多下来两次,把一年里要用的物资一起买好背回家,最多的时候要背一百二三十斤,八九岁的小娃娃也要背30斤以上,还得上悬崖峭壁。娃娃们去县里读书走的也是人马驿道,因为要走三天时间,中间就得在山上睡两个晚上。娃娃们平时在县里住校,只有暑假的时候才能回家。有些娃娃年纪太小,很想家,就不告诉老师偷偷往家里跑,他这一跑就闹大了,县里会发动许多人去找,有时候在路上还能找到,但如果孩子走偏了,在这深山里,到哪里去找人?

  我是1972年考上的怒江州师范学校。这一年,我第一次走出大山、峡谷,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看到了独龙江与外面的差距。毕业后,我主动要求回到独龙江公社巴坡完小工作。光是我一个人拿工资,过好自家小日子,家乡还在穷,我始终还是觉得没有脸、不踏实。我刚工作的时候,我们独龙族人还是过着“过江靠溜索,出门走天路”的生活。日常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刀耕火种”。先把一片山上的树砍倒,再一把火烧了,种点苞谷、小米、洋芋这些。“刀耕火种”的风险很大,立夏开始,天不晴,火山就烧不着,烧不着明年就没有收成。一年一户人家多的有二三十亩,少的只有3亩到4亩,到年底连两三百斤粮食都收不到,自己吃都不够。我们还砍树,挖野生药材,猎捕一些野生动物,换点钱贴补家用。每年国家都要从山外高成本调入回销粮、救济粮、补助粮至少10吨,才能勉强保证我们独龙江乡不饿死人。

  到独龙江工作以来,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就是独龙江不通公路,基础条件差,发展受到太多限制。要把整个乡每个住人的地方都走完,一共要用64天,裤子要带三条,东西也要自己背,有些时候走一天,都没有走到一户人家。因为路远,开会不容易,我们还发明了“放炮传信”的做法,如果是急事要开会,这是重要会议,就炸两响;如果是一般会议要开,不着急,就炸一响。要致富先修路,可是修公路谈何容易,要钱没钱,要物没物。但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乡干部跑到昆明,向省民委、省农业厅反映独龙江发展中的困难,要政策。后来,省里一次性安排了350万元的项目资金,扩建了乡里的卫生院、中心校,新建了1个小型电站、4座人马吊桥,乡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好了一些。

  后来,组织把我调到县里工作。1993年,我担任贡山县副县长,还被选为省里的人大代表。老乡们知道我调到县里了,这回是当官了,他们就反复跟我说,一定要把公路修下来,只有公路修通才能解决独龙族贫穷问题。我就经常向上级汇报情况。经过省里、州里和县里长期努力,国家交通部投资了1亿多元,开工修建独龙江公路。1999年,独龙江公路正式通车,虽然只是一条简易的土石公路,但是大大缩短了进出独龙江峡谷的时间,独龙江到县城的时间从3天缩短到7个小时。当时,路上的农用货车比较多,既拉货又拉人,很多人就坐在货箱里,乡亲们终于可以开车去贡山了。

  2003年,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期间,我反映了独龙族群众面临的难题。后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修路的资金有了着落,但是“开山”很不容易。施工前需要先推雪通路,3月份开始,一直推到7月份,如果不推的话,路是通不了。每年我都会参与清雪工作,和施工队一起睡工棚、吃干粮。有一次遇到雪崩,我和驾驶员一下子就被埋了进去。2006年,我在州里面选上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把我调到州里工作,官是升了,但离开贡山和独龙江,我就相当于没有根了。天天坐在办公室里,而且在州里,经常有人会问,你那个民族怎么样了?我这个民族还很贫穷,穷得头都抬不起来!于是,我向组织请求,我离不开独龙江,我不愿在州里。独龙江发展必须有人走在前头,我是独龙族干部,受党的培养,独龙族人民需要我,再说,官当得再大,如果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上,别人照样会笑话你。与其花时间打扮自己,不如花时间建设好家乡。

  回来以后,我心里还是想着要彻底改变这条路。公路虽然通了,但是这条老公路是毛路,不是水泥路,也没有现在的隧道,一遇下雪、下雨天容易发生泥石流、雪崩、滑坡,容易堵在路上,有时候一堵就堵一个星期,堵半个月也是有的。独龙江每年大雪封山半年,所以只有半年的通车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我们有半年时间是与世隔绝的,真正的发展时间只有正常时间的一半。我说人家走1万年,我们独龙族才走5000年;人家走100年,我们才走50年;人家走一年,我们才走半年,怎么赶得上?要想冲破大雪封山,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雪线以下打一条长隧道,让公路避开积雪。

  后来,省委、省政府的各个部门、州里面的各个部门、县里面的各个部门,全部到独龙江调研,下决心要彻底改变独龙江的贫困落后面貌。调研完成后,2010年,省委、省政府发布了一个独龙江乡独龙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总投资大约10亿元,实施“六大工程”(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全面展开独龙江地区的扶贫工作。这是共产党给独龙族人民带来的又一个福音。第二年,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正式开工。

  隧道一通天地宽

  高德荣: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2013年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大概是2014年元旦前夕,中央第十五督导组专门来到贡山征集群众意见。按照安排,我要讲16分钟,县委书记、县长讲10分钟,谈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当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非常好、非常实在,根据群众的需求、要求以及愿望解决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我们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各方面都得到了实惠。省里、州里、县里加大了各方面建设发展速度,社会各方面的资金都来了。各级各部门的干部都下农村,农村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他们就下去解决。正好当时独龙江隧道也要贯通了,高黎贡山半年封山的历史即将结束,老百姓都很激动。所以当得知督导组要来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到底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老百姓的感谢比较合适。考虑了很久以后,还是决定写一封信来向总书记汇报。等到16号中央督导组来到贡山开座谈会的时候,我发完言,然后就把信交给了中央督导组的同志,请他们帮忙转交给习近平总书记。

  在信中,我们给总书记汇报了共产党解放独龙族以后,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好。我们独龙族千百年来都要大雪封山,全国56个民族中大雪封山的民族只有独龙族。在隧道打通了以后,独龙族祖祖辈辈的封山历史将一去不复返,独龙族将实现彻底解放,幸福日子也不远了,能够在脱贫基础上跟大哥大姐们一起走上幸福的道路、小康的道路。在信中,我们还提到,能不能请总书记帮忙给隧道取一个名字。

  这封信一级一级地上报,最终到了总书记的手里。他立即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批示,“获悉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十分高兴,谨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他还鼓励我们加快脱贫致富,早日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总书记的批示,乡亲们当时都很激动,没有想到总书记会这么快给我们回复。其实,关于这个隧道叫什么名字,在批示前后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要用“独龙江公路隧道”这个表述,我就说,我们的独龙江上没有隧道,这个名字不通啊。总书记在批示里明确说了,叫“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这就一锤定音了。以前高黎贡山以东归怒族管、以西归独龙族管,高黎贡山核心区是在怒江,所以这个称谓非常恰当。

  2014年4月,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工程顺利贯通,独龙江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彻底结束了。如果隧道不打通,独龙族的脱贫和小康是不可能的,因此隧道解放了独龙族人民,可以说是历史的丰碑、千年的跨越。现在汽车已经可以通往各个村庄,还可以通到村小组,甚至直通家门口。以前从最北面的村子到乡里需要两天时间,现在坐车50分钟就行了。老百姓早上去乡政府赶集,中午就能回来,还可以在乡里取快递。

  也是因为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的贯通,我们才能在往年大雪封山的1月走出独龙江,来到昆明,见到总书记。这个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2015年1月20日。当时总书记来云南考察,他是特地抽出时间来看我们的,这是对独龙族最大的鼓励!那天我们一共是7个人参加了。除了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长、我之外,还有当时的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国雄、乡长李永祥,这5个人是当初给总书记写信的人。还有两个独龙族的纹面女,李文仕、董寸莲。实际上,最开始是安排了三位独龙族的妇女参加,其中董寸莲当时住在昆明民族村,李文仕住在独龙江乡的迪政当村,另一位因为晕车非常严重,身体不适就没有参加了。

  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纹面女。大家可能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我们族的一些老年的妇女脸上是纹了很多花纹的。关于为什么纹面,我们有比较多的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她们信仰万物、信仰自然,她们以美而自豪,因此把代表美丽的山水蝴蝶刻在自己脸上,相信自己死亡之后能够化作山、化作水、化作自然,这是最传统的、最多的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继承,因为家族里面姐姐、妈妈等都会纹,她们觉得不纹的话会不好看,所以说到了一定年龄后,她就会继承纹面文化。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给妇女纹面,必须由认定的纹面师去纹。纹面师先进行画,画的图案是纹面师来决定的,她们会拿着植物的棒蘸着锅烟灰先画,画完之后,等它干了之后,左手拿刺、右手拿棒,然后边刺边敲打,边蘸锅烟灰,使锅烟灰或植物汁的颜色刺入脸上,等刺完流血结痂之后,这个画就永远地刻在脸上。以前我们独龙族的女子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会进行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不提倡纹面了,而且最后一位纹面师也已经去世了。

  再回来讲,我们大概是下午6点钟左右到的会议室,7:15左右就往回赶。我们等了一会儿,总书记就来了。他跟我们一一握手,他说,“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有书信往来。”总书记问了我的年龄后,还说“我比你年长一岁”。接着,总书记跟我们一起看了反映独龙族生产生活的视频,看的时候还问大家:“建一套新房多少钱?”“原来出山要多长时间?”后面我介绍了独龙族的生产生活工具,手织马褂、弩弓、铁皮小锄头、剽枪头、藤篾盒、双齿小木耙等等,还给他介绍了独龙族人过江溜索的照片和实物。李文仕和董寸莲两人还现场唱了一首独龙族民歌。总书记跟我们说:“我来见大家,就是鼓励你们再接再厉,也是给全国各族人民看: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他还说:“党和政府、全国各族人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助独龙族。”他反复强调说,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脱贫不拖全国后腿

  王世荣:之前有一种说法,说我们独龙族人口较少,全乡共1000多户,全国14亿人一人给一块钱,我们族就脱贫了。也有一些专家建议,把独龙族全部从独龙江搬出来。但是独龙江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家乡,全搬出来是不可能的。后来还有一种说法,可以把扶贫的钱直接发给各家各户,不要挖路了,也不要搞其他建设了。但是扶贫的钱发下去给老百姓,吃完后一样也没有剩下,因此最踏实的还是自己种、自己养、自己卖。其实,这个想法是我们族人的一个共识。我们独龙族有一则叫“省那姆”(财富精灵)的寓言故事:“省那姆”不是从天而降侥幸获得,也不能从父辈那里继承得来,而是要通过自己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去争取。习近平总书记也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高德荣老县长也经常跟我们讲,要树立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独龙族不拖全国后腿”的紧迫感,“上级照顾我们、其他兄弟民族支援我们,是因为我们落后,戴着落后的帽子一点都不光彩,太难看了。不要总想伸手要,要多想想怎样放手干,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我们想,现在独龙江路修好了,房子盖好了,电也通了,水也来了,最需要做的就是发展产业,只有这样才算是授人以渔。我从小住在拉瓦多,原来是老乡政府所在地——巴坡的一个自然村。巴坡以前很穷,什么产业也没有,老百姓不会讲普通话,也不想到外面去打工。20多年前,农业部门在我们村里面进行过很多试验,结果发现种苞谷和稻谷都不行,农业很不景气,后来才开始种草果(草果是一种中药和烹饪佐料,属于姜科豆蔻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是帮扶我们的专家带进来的,贡山的草果最早就是从普拉底开始种的,老县长可能是独龙江第一个种草果的,他1988年就开始种了,但是那会儿草果很不值钱,我们要种出好品质的草果的意识也不强。

  县里、乡里一开始推种草果的时候,老百姓不是很理解,有人说,“这个一捆一捆的,好像是草,我们独龙江草都用不完了,你们还拉这些进来,这种东西能卖钱?”大家没有尝到甜头,还没有收益,心里面还是打鼓的。当时,乡里的干部和我们这边的工作队要到每家、每个小组去动员大家种草果。我们见到老百姓就问:“草果种了没有?”最初种了也没用心,因为种下以后,大家不会管理,草果一年要除草三次,到了除草的时间,乡里面、村里面的干部还要进入老百姓家里面动员:“赶快除草了,你草果地草相当深了!”大概到2010年时,最开始种的那批苗结了果,卖的价格非常好,一斤大概10块、11块。老百姓知道这个值钱后,觉得比到山上挖贝母好多了,慢慢也愿意种了。现在村干部也不用追着他们管理草果地了。

  我现在是村里种草果大户。记得刚开始我种得不多,第一年好像赚了6000块钱,第二年是2万元,第三年5万元,到2015年我家种了40多亩草果,年收入约9万多元。再后面我买了一辆皮卡车,买了电视机、家具,还贷了款,然后又买了更多的草果苗。当时村民们最少都能挣两三千块钱,2万、3万、5万、6万的也有。以前人均收入都是两三百块钱,家里也没有存款,连存折都没见过,现在大家银行卡都有两三张。挣到钱后,老百姓还会自己要求自己必须种好。我们村里面有一个人,第一年卖草果挣了4000多块钱,他的一生当中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现金。现在,巴坡村家家都有草果地,2024年,种植面积达到2.56万亩。去年一年收入达277.35万元,户均收入2.5万元。

  草果苗挂果最丰盛的时期只有两三年,以前的草果老化了,就要更新换代,但是没有钱买苗怎么办?当时乡里信用社有个政策,党员先带头贷款的话,利息是有国家财政补贴的。一开始利息是我自己先付,只要能全还上,就把上一次贷款的利息还给我,等于是免利息了。我是党员,我要先带头呀。2015年的时候,我就开始申请贷款,后面信用社的人说我是第一个来贷款的人。不过,那时候我胆子小,不是很敢贷,只贷了3万块钱,一年还1万。我把土地证、林权证这些证件交过去,信用社问我草果种了多少?后面又来家里看了一下情况,钱就顺利地贷下来了。后面就一直贷到现在,已经贷了好多次了,5万的贷过一次,8万的贷过一次,最近的6万也贷过一次,贷得太多具体都记不清了。后面村民们看到我贷款贷得比较好,大家也都慢慢地开始申请贷款扩大种植了。

  从2013、2014年左右,我们开始听到脱贫攻坚这个提法,脱贫攻坚项目的驻村工作队也逐步下派到村子里。当时州公路局和县交通局两个单位包我们巴坡村,每个单位遣两个人,驻村工作队共有4个人。州公路局有一个专门负责巴坡村的干部,姓徐,做扶贫工作队的队长。他们一开始就下派到村里,住在村里,我们一起做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工作量大的是盖房子的时候,每天都要去工地上,很辛苦,每天都要去发动群众,工作队专门看工程质量,老百姓的房子盖得怎么样,到哪个程度了。这两个单位的同志在我们村挂了5年时间,帮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像修建电力设施、公路硬化等。我们有一个自然村,那边有很多老百姓都是种草果,但运出来非常难。在多次协商以后,州公路局投了20万元,县交通局投了10万元,在2016年修通了一条3.8公里长的路,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村民把草果运出来。现在,全乡草果种植面积大概是8.4万亩,挂果面积有3.2万亩,产量2500多吨,2023年全乡草果收入达2000多万元。如今,草果产业已成为我们增收的主导产业。

  另外,我们也养鸡。养鸡场也是工作队帮忙协商解决的。我们养的是独龙鸡。这种鸡是我们独龙江特有的品种,不大,1只大概1斤左右,大的也就一斤半,但肉质好,味道好。2017年的时候,国家给了20万的扶持资金,我们先用竹子和木头搭了一个简单的鸡舍,然后每个自然小组轮流派人过来投工投劳,帮忙搞养鸡场建设。工作队的徐队长还帮忙协调出了一些其他的经费。我们从村民手中买鸡苗,小一点的20元,大一点的80元,放到集体经济养鸡场。刚开始没有资金,也没有管理人员,村干部就边工作、边学习、边养鸡。独龙江的草长得茂盛,可以直接割来喂鸡,我们也从外面买一些散苞谷喂鸡。这些鸡长大后就卖给乡里面的人,也卖给饭店和农家乐。

  一开始,养殖的规模不大,但是养殖场里面的鸡长大后会下蛋孵化,100只鸡苗能孵化出大概200只小鸡。村民们不用投资,他们是劳动记入工分,我们再根据工分把鸡苗免费发给老百姓,让他们拿回家去养。2019年的时候,珠海对口帮扶我们,投资了100多万建了新鸡舍,买了孵化设备。后面我们就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把集体经济搞的这个养鸡场承包给致富带动能力强的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养鸡养得好,他们把租金交到村里,这些租金就给村里人分红。现在用电、用网、交通等各方面都很方便,村民们就不再去集体养鸡场劳动,很多人从网上买一些孵化设备来孵化小鸡,在家搞养殖。独龙鸡是按只卖,在2016、2017年左右的售价是100元一只,目前已经卖到150元一只了。

  以前盖房子的时候,我们村干部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房子是国家、施工队建的,备沙备料我们村民也要参与的,自己家园自己建。巴坡那时候的公路也不是很好,施工队的一些建筑材料运不进村庄里面,我们就做二次搬运,第一次从县里面拉到村子旁边,比如我家的房子要盖的话,拉来一车空心砖,大家就一起相互帮忙把材料搬到房子旁边,钢筋啊水泥啊都是这样运的。所以后面中交集团帮我们成立了一个东冠建筑公司,村民可以在公司入股。他们在本地招员工,在本地工作。这样村民可以分到两份钱,村民自己打工有一份工钱,公司盈利了再给大家分一份钱,既有工钱又有集体分红。

  因为有工作队,有自己努力,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这些年,精神面貌变化是独龙族变化比较大的一个点。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很封闭,半年时间大雪封山,外面进来的人也很少,村民们都有些腼腆,很少跟外边来的人一起交流,很害羞的。乡里面和驻村工作队还搞了“一周三活动”,专门提高老百姓的思想素质。星期一的时候是打扫卫生,家庭内务整理等等,升国旗、唱国歌;星期三的时候就专门讲一些脱贫攻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宣讲,大概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星期五的时候是专门组织起来跳舞唱歌,大家一起交流沟通。现在在我们孔当村党总支的微信群里,就有一种“斗图”的习惯。每日里,村民们纷纷将自家客厅、卧室、厨房等打扫整理干净,拍照发送到微信群中,比比谁家做得好。通过这种“每日一晒”,独龙江的乡风更文明、群众素质都在不断提升。

  后来记者、游客经常来村里,村民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慢慢锻炼、适应,就都放开了。现在有些村民就在微信、抖音上拍视频,开直播销售草果、蜂蜜、董棕粉和独龙蛋,还会唱独龙歌,直播间非常热闹,也相当于是在宣传家乡了。过去也没有发展的动力,能填饱肚子,能活下去就行了,没有更多的追求。但现在不一样,现在老百姓白天去各个地方务工的务工,上草果地的上草果地,到外面做生意的做生意,都在为更好的生活不断奋斗。现在我们常说的是,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

  一步跨千年

  高德荣:2018年底,独龙族整族脱贫,可以这么说,独龙族在纵向上实现了“一步跨千年”“一步登天”。实现整族脱贫,无论是对贡山,还是对独龙族,都是一个具有跨越性历史重大意义的时间节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乡党委、政府决定组织写信,代表独龙族人民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一喜讯。没想到,总书记又很快就回了信。接到省里通知后,2019年4月11日一大早,乡里就组织干部群众一起在博物馆广场迎接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在信中说,听说我们族整体脱贫了,“我很高兴”,要祝贺我们。他还说,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你看,这两句话很重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独龙族“直过”是一次跨越;脱贫是又一次的跨越。所以说,脱贫是我们族人的又一次实现“一步跨千年”是有依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让我们继续努力。他说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要我们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得到总书记回信以后,大家备受鼓励,干劲更足。省里、州里、县里对我们特别重视,投入的资源以及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独龙族、独龙江越来越关注,帮助我们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中西部协作项目、中交集团等央企更多的项目倾斜到我们。乡里也在做全民素质提升等培训。乡里方方面面的提升速度明显是不一样的,每年都有很大的跨越。公路、5G网络、电网、住房保障、饮水安全等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提升。挂联单位也增加了,2021年帮扶力量调整为上海浦东后,资金、项目、力度更大了,中国移动、南方电网、中交集团等国企央企也帮扶了很多。

  脱贫以后,全国的大哥大姐都来独龙江了!现在农村车辆越来越多,外面旅游的车子也来了,停车的地方越来越紧张。这些年,我们与汉族的交往也比较多,这些外来的大哥大姐都读过书,都是有知识的人,我们独龙族人都知道读书人不得了,有知识的人不得了。老人们的希望就是娃娃必须读书,读书才能够参加工作,参加工作才能够挣到钱,就是那么简单的道理。这些年,对口帮扶援建了很多学校,建得都非常漂亮。从前年开始,独龙江乡的教育成绩也在稳步上升,去年独龙江乡中心学校中考排名全县第一,在州里的排名也涨得很快。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都非常重视教育。老师们都很年轻,责任心非常强,非常投入,培训和待遇政策落实以后,老师们也愿意留下来工作。如果孩子在乡里读书,家长每个星期都去看孩子的。现在当父母的跟原来的想法不一样了,以前是觉得职校、中专毕业就行了,现在是:“我的娃娃一定要上大学!”觉得娃娃上大学了,父母就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享了共产党的福”

  高德荣: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虽然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但要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坚持奋斗。我们独龙族一定要有奋斗的精神,要把上级给的扶持资金当成种子,靠自力更生来发芽结果。现在独龙江地区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建设好了,电网也没有问题了,隧道也有了。下一步,要下力气补好各方面的薄弱环节。

  交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好边境线的道路,做好边防巩固,这块一定不能出问题。入户的路要继续修,桥还要继续加。未来,我们这个地方直升机可以做起来,直升机场用不了多大的地方。本来也想争取通用机场,场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精工条件比较差,还有仪表、配套支撑等条件也弱一些。铁路这块,之前征求过我的意见,还是需要根据后代人的需要来定,目前我们这一块全是保护区了,不好搞。独龙江不是独龙族的独龙江,是全国人民的独龙江,是全世界人民的独龙江。独龙江的资源是全国的、世界的,要保护好,在保护中发展好,在发展中保护好。

  产业也要再提升,光是草果太单一,产品上也要确立品牌。现在除了生态产业里面的草果以外,正在种重楼、白及,还有黄精、栗子。集中片区养好独龙鸡、独龙猪、独龙牛外,还要养生态独龙蜂蜜,这些都是新的产业,都是生态产业。现在的难题是独龙江的产品卖不出去。现在老百姓还是接受不了太多的产品,要让他慢慢接受。目前销售才起步,独龙江整个乡都已经5G全覆盖了,现在网购、网上信息交流越来越多了,不需要自己去县城买东西,都是网购直接送到家里面了。“十五五”还要解决电价的问题,现在南方电网给我们是一度电一角钱,除了五保户、孤寡老人那些要有政策保障,其他的家庭电价可以多交点。

  现在各方面的基础设施搞好了,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昨天连新疆的人都来了。但是又出现了新情况,就是汽车路虽然搞起来了,但是有些路的情况不好。到今年为止,我们乡机动车近千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有的地方比较陡,开车就比较危险。而且路窄了,外面来旅游的人也不敢开车,像普卡旺到马库就这一段需要加宽,全乡还有16公里的“脱贫路”要硬化成“小康路”。而且目前只有一条路,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十分不方便。因此还得再修一条路,连接滇藏线,这样就不用走回头路,而且从这边进藏就会比从丙中洛过去更近。下一步,农村停车的问题也要解决,车辆越来越多,都在公路上停那怎么行?农村停车场的项目也要争取。人才的定向培养、专业性培养,各方面的技术帮助要加大。游客来了以后要买一点纪念的产品带回去,所以独龙江要拿出来旅游产品,包括食品上还要再下功夫。下一步我们要请中科院昆明分院到独龙江调研,独龙江里有什么?哪些可以利用?哪些可以继续发展好?这也是要从政策上来落实。

  如果上面这样都能做到的话,独龙江地区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到解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们这个地方就基本上没问题了。而且我们还有自己的两个小目标。一个是独龙族要实现“家家要有大学生”这个目标,以后村民小组组长最少也要是专科生来担任。第二个是“家家要有共产党员”,这个其实是我们的一个美好理想,我知道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到今年,全乡每一个村的村民小组都实现了党支部全覆盖,已经有478名党员,我们要继续努力,让党员成为我们独龙人的主心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还要把独龙族子孙后代的感恩教育基地建好。要做好感恩教育,我们的娃娃要爱党爱国,是最基本的要求。独龙族歌谣《过去》说:“过去,是黑暗的岁月,乌云遮住了太阳,独龙人看不见光明。”但现在的小娃娃一生下来,日子就很好过,他们不知道过去,不知道一两代人以前,我们族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一定要让娃娃了解过去族人的日子到底是怎么样的,日子为什么穷。比如说,学校里可不可以定下一个制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懂点事了,就让他们每个学期至少要在我们的博物馆听一次历史的讲解,知道一下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接受接受教育。

  山的那边是缅甸的日旺族,他们人不少,比我们这边的人多得多。其实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一个祖先,他们也是独龙族的一个分支。缅甸现在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那边没有公路,穷得叮当响。在新冠疫情之前,他们经常把采来的药材拿过来卖,买卖绝大部分用的都是人民币,他们不想要缅币,因为不值钱。跟他们聊天时,他们就老是埋怨祖先,说祖先不好,为什么这么倒霉,把他们搞到了那个地方。我说,祖先是很伟大的,我们不能骂祖先。你们那边矿产资源、木材资源都相当丰富,先天条件比我们这边要好得多,应该要感谢祖先。现在你们穷,是因为你们没有遇到中国共产党。所以讲,这些年来,我们独龙族人享了共产党的福。我们在独龙江这个地方,就要守护好边疆,建设好家乡。我们要让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形象在族人身上充分显现出来,不仅让对面的日旺族人羡慕我们,更要让所有的外国人都钦佩我们党和我们的国家!

【纠错】 【责任编辑: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