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6月14日電 題:四川南充:以工代賑促就業 鄉村振興繪新篇
新華社記者李力可
鋪軌機組在道砟上緩緩前進,放置鋼軌、吊運枕木、傳送軌枕……近日,漢巴南鐵路儀隴段正式進入鋪軌施工階段。12日,記者在四川南充儀隴縣馬鞍站配套項目施工現場看到,52歲的鋼筋工人楊紀國正熟練地使用彎箍機對一根根鋼筋進行加工。馬鞍站建設是儀隴縣重點工程實施的以工代賑項目,到項目工作3個月來,楊紀國已經有了2萬多元的務工收入。
“外面千好萬好不如家鄉好?,F在家門口的工作收入也不比外地低,還能學到新技能?!闭f起家鄉實施以工代賑吸納當地群眾務工的好處,曾在外地打工20多年的楊紀國滔滔不絕。在馬鞍站配套項目中,還有60名當地群眾和他一樣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務工。
這是6月12日拍攝的四川南充儀隴縣馬鞍站配套項目施工現場。(郭建坤 攝)
中國五冶集團漢巴南鐵路馬鞍站配套項目負責人鄧小兵介紹,該項目的土方開挖回填、鋼筋綁扎、主體砌筑、抹灰、鋪貼地磚,以及駕駛員、門衛、廚師、保潔等工作工種均盡量雇用當地群眾,隨著工程實施,還將吸納更多當地群眾到項目務工。
“我們充分發揮以工代賑的賑濟作用,依托重點項目優先吸納農村勞動力、易地搬遷戶等就近就業。”儀隴縣發改局局長鄒茂釗介紹,2022年以來儀隴縣實施以工代賑項目8個,據測算,項目全部完工后將累計發放勞務報酬762.41萬元。
南充市總人口720萬,其中鄉村人口504萬,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也是勞動力輸出大市。以工代賑“四兩撥千斤”,不僅為群眾創造了本地就業崗位,也起到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效果。
在南充閬中市天宮鎮寶珠村的現代農業晚熟柑橘園內,不少村民正在對園區水渠、道路進行提升改造。作為閬中市2023年以工代賑賑濟模式創新拓展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180萬元,將新建園區主干道2.8公里,擴建園區道路2.3公里,新建生產道路6.1公里,整治排水渠1.8公里,漿砌護坡16處,提升園區道路6公里。
6月12日,閬中市2023年以工代賑賑濟模式創新拓展項目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李力可 攝
項目理事長、寶珠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吉林告訴記者,該項目按“農村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技能培訓+資產折股量化分紅”賑濟模式,擬吸納當地群眾302名,其中脫貧人口等重點群眾112人;針對困難群眾設置特殊崗位11個;預計發放勞務報酬321.6萬元,人均增收逾10000元。
“我在項目上做普工,每天工資有120元,一個月上20多天班,工資按月結算打到一卡通上,還有公示,非常透明?!睂氈榇宕迕窬唇鹩癖硎?,在村里的以工代賑項目上班,既能就近賺錢,又方便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去年以來,南充市謀劃爭取以工代賑項目45個,涉及中央和省級投資1.89億元,已帶動4166名群眾就業?!蹦铣涫邪l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