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香港12月16日電(記者倪元錦、王茜)以“融入新格局 合作譜新篇”為主題的第25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簡稱“京港洽談會”)近日在北京、香港同時舉辦。25年來,兩地以京港洽談會為平臺,始終堅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推動雙方經貿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殷勇表示,京港兩地在基礎設施、城市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廣泛領域合作持續深入,共同推動了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高水平的交流合作格局。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開幕式時表示,京港洽談會多年來不斷促進香港和北京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開拓新的合作領域,助力兩地發揮各自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京港洽談會自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時應運而生。25年來,經此平臺,兩地在金融、專業服務、科技、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
數據顯示,1998年至今年10月,香港在京設立企業13088家,實際利用外資1251.9億美元,占北京實際投資的64.6%,位列第一,投資主要涉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截至2022年10月,北京在香港對外直接投資存量457.86億美元,占北京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48.12%。
據了解,本屆京港洽談會達成《深化京港科技協同創新合作備忘錄》、“推動基金投資北京中小企業 服務企業赴港上市”戰略合作協議、北京綠色絲綢之路創新服務基地授牌等成果,將進一步深化京港兩地務實合作。
同時,兩地還簽約9個項目,涉及醫藥健康、文化教育、數字經濟、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和智慧物流等領域,簽約金額92.02億美元;并在服務業開放、創新合作、數字經濟等三大板塊開展9項專題活動。
今年的京港洽談會上,“數字經濟”成為熱點。北京和香港15日簽署5項合作備忘錄,深化數字身份認證、電子支付、數據跨境等領域的合作。
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北、東北首席代表陳嘉賢說,京港兩地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北京數字經濟占GDP比重位列全國第一。希望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專業服務優勢,培育更多北京企業赴港上市。”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王佐表示,北京將圍繞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出臺一系列跨境投資促進政策,為來京發展的港資企業做好服務。
在知識產權領域,與會嘉賓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期待充分利用京港兩地優勢,圍繞數字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加強交流合作。
香港特區政府知識產權署副署長曾志深說,作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香港具備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知識產權貿易和服務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將進一步加強數字環境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期待香港與北京繼續加強合作,共同參與建設知識產權強國。
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認為,京港兩地在教育、醫療衛生、投資、信息技術等領域展開合作,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實現產業聯合發展。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志杰在京港深化合作方面提出三點展望:一是緊抓“兩區”建設機遇,深化京港務實合作;二是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打造國際國內雙循環聯結點;三是攜手推進制度型開放,為國家擴大對外開放貢獻京港合作力量。
“未來,京港兩地在產業發展方面的合作空間廣闊無比。”李家超說,北京具有雄厚的發展基礎,重點發展的產業包括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生物醫藥和綠色金融等,與香港的發展方向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