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为何你的手却“闹脾气”?-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29 09:43:08
来源:新华网

春暖花开,为何你的手却“闹脾气”?

字体:

  春季芳菲,本是踏青好时节,但对许多人来说,却因为“手部灾难”——红斑、水疱、脱皮、裂口,常常拌瘙痒甚至疼痛难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刘玲玲教授指出,这些症状背后隐藏的“元凶”,正是手部湿疹。那些频繁与水、化学物质打交道的双手,往往成为湿疹的“重灾区”。

  谁在手部湿疹“高危区”

  清洁工和家庭主妇因长期接触水和洗涤剂或消毒剂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指尖脱皮成了家常便饭;医护人员每日数十次洗手消毒,角质层早已“不堪重负”;美容理发师在染发剂和烫发药水的刺激下,双手红肿过敏;机械修理工经常与润滑油或有机溶剂打交道、建筑工人与水泥、油漆涂料朝夕相处,皲裂的伤口渗入化学物质,疼痛难忍……这些职业人群因长期接触刺激物或过敏原,导致皮肤屏障受损,成为手部湿疹的高发群体。根据病程,手部湿疹超过3个月或每年复发至少2次则为慢性手部湿疹。

  刘玲玲分享了一个案例,“曾有一位患者是领导,因为手部湿疹反复发作,皮肤经常起水疱或脱皮干裂,又痒又疼,除了工作握笔、电脑打字不便,连握手都觉得尴尬,强烈要求治愈。数据显示,近半数的慢性手部湿疹患者因病情严重需要请假就医。

  止痒、断根难难难

  面对慢性手部湿疹,传统疗法如同一场“治标不治本”的拉锯战。“一旦得了慢性手部湿疹,就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刘玲玲坦言:“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慢性手部湿疹适应症的治疗药物,眼下治疗主要依赖外用药、系统用药和物理治疗,但疗效都不够满意。”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能快速消炎,抗组胺药口服可缓解部分瘙痒,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也能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但激素长期用会让皮肤变薄、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下降变得更敏感,抗组胺药只能暂时压制瘙痒,光疗需要频繁跑医院,对慢性角化型湿疹效果有限。

  刘玲玲总结道,这些方法多是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一旦接触刺激物或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等,湿疹便会“死灰复燃”。反复的瘙痒和疼痛甚至迫使部分患者调换工作,社交场合的尴尬更让患者陷入心理困境。

  需要新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医学的进步,正在为这场“皮肤拉锯战”带来转机。近年来,靶向治疗为慢性手部湿疹患者带来新希望。刘玲玲介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靶向抑制白介素-4和白介素-13的生物制剂,口服高选性JAK-1抑制剂对部分类型手部湿疹如过敏体质导致的湿疹相对更有效,但基于手部湿疹的多种病因和亚型,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新疗法为患者提供专门针对手部湿疹的治疗选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护手三原则——防胜于治

  尽管新疗法带来曙光,预防仍是抵御手部湿疹的第一道防线。刘玲玲强调,“预防主要有三点:一是少接触洗涤剂、化学物质等刺激物,避免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第二,洗手、洗浴时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适合敏感皮肤或干性皮肤的配方更佳;再有就是,每次洗手后及时涂抹保湿润肤霜,保持手部皮肤滋润,有利于修复皮肤屏障,减少反复。”

  刘玲玲还特别提醒,许多患者陷入误区——过度依赖修复类产品,却忽视控制炎症。“一定是两条腿走路,抗炎症、修复屏障。这样才有预有助于减少反复,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随着靶向药生物制剂、高选择性高选性JAK-1抑制剂等系统新药的临床应用以及非糖皮质激素泛JAK抑制剂的外用制剂在国内外陆续上市,将大大增加慢性手部湿疹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大幅提升。但刘玲玲亦提醒,再好的药物也需配合日常防护。(吴诗萌)

【纠错】 【责任编辑:吴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