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集团原董事长王炳华:全球掀起小型堆开发热潮,可为数据/智算中心供电-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27 20:40:42
来源:新华网

国家电投集团原董事长王炳华:全球掀起小型堆开发热潮,可为数据/智算中心供电

字体:

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4月27日在京开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特邀顾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炳华作主题分享时指出,受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大型科技、人工智能公司对清洁低碳能源的迫切需求,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核能小型堆开发热潮。

王炳华认为,开展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是小型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比如国内头部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企业等已与核能企业合作开展了小型堆为数据中心供电的示范项目前期论证,以及一体化车载微型动力堆研发项目等。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小型堆已成为全球核能科技创新热点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定义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下的反应堆为小型堆(一般电功率不超过1.5万千瓦的反应堆又称为微型堆)。

近年来,小型堆成为美国、俄罗斯、法国等核电强国研发的热点。2025年3月,美国能源部重启9亿美元资助计划,重点支持模块化小型轻水堆的商业化部署。谷歌、甲骨文、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公司纷纷投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拟为其数据中心提供无碳电力。2024年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组建小堆产业联盟,核心目标是加速小堆技术在欧洲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到本世纪30年代初实现首批小堆部署。俄罗斯已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首个陆上小堆出口协议,并大力推动海上浮动堆技术出口。

据IAEA统计,目前全球有80多种小堆设计与概念方案,其普遍基于第三代核电技术,并部分借鉴和吸纳了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理念。从技术路线上分为六大类:以压水堆为主的水冷陆基堆和水冷海基堆占43.1%,气冷堆19.4%,快中子堆占15.3%(其中70%是铅冷快堆),熔盐堆占13.9%,其他占8.3%。可近期部署的小型堆技术路线中约70%采用一体化先进压水堆技术。

我国目前主要有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中科院、清华大学和中船重工等6个集团和单位进行小堆开发,已研发形成了不同用途、不同功率档次、不同堆型的12种小型堆技术,主要包括陆基水堆、海洋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和熔盐堆。其中,中核集团研发的“玲龙一号”ACP100处于工程示范建设阶段,预计2026年建成,是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清华大学开发的200MWe高温气冷堆已于2023年底投入商运;中科院开发的2MWt钍基熔盐实验堆于2024年实现满功率。

与此同时,国家电投一体化供热堆、中广核集团和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NHR200-Ⅱ低温供热堆、中核集团开发的燕龙(DHR-400)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中广核、中核集团还开发了ACPR50S、ACP100S和ACP25S等海洋浮动堆型号。

小型堆综合利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需求广阔

在我国大容量电网高覆盖的客观条件下,小堆单一发电应用场景具有局限性,与大型核电站相比,亦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开展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是小型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小型堆规模化部署的预期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中小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替代、北方城市区域供热采暖、核能+石化耦合等工业供汽、海洋和海岛开发供能、满足特殊用户及出口的需要。

一是中小型(30万千瓦级及以下)热电联产火电机组替代。美国能源部发布《退役燃煤电站转化为核电站的效益与挑战调查》报告,指出美国有数百座燃煤电站可以改造为核电站,如果改造成功将有力推进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2030年前后,我国煤电机组将出现寿命到期的高峰期,部分老小机组将会逐渐被淘汰,近年来,华能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均开展了在原火电厂址建设小型堆机组的前期研究、论证。

二是北方城市清洁供暖。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城镇供暖总面积超过180亿平方米,化石能源供暖占比超过80%,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预计到2060年,需要替代的化石能源供暖规模需要达到110亿平米。我国已开发了泳池堆等多种低温供热堆型号,可以规模化满足北方地区城镇清洁采暖需要。

三是“核能+石化耦合”等工业供汽。目前我国工业蒸汽总消费量稳定保持在4.5亿吉焦/年以上,现有工业蒸汽的需求量约6.5万吨/小时,主要靠燃煤等化石能源供汽,未来将达到约13.5万吨/小时。根据高温堆、低温供热堆等不同的堆型设计,核能供应蒸汽范围可覆盖0.35~12.5MPa、100℃~540℃,涵盖了高压、中压、低压等石化、煤化工以及造纸、印染等普通加工制造业所需的各个蒸汽参数等级。

四是海洋和海岛开发供能。我国已制定了海岛发展政策规划,浮动式核电站或海岛核电站是海岛能源供应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开发海洋海岛,需要加强能源建设,我国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加快解决市场需求与技术供给的矛盾,积极发挥小堆在海洋海岛能源市场中配置灵活性等优势。

五是满足特殊用户及出口的需要。国内头部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企业等已与核能企业合作开展了小型堆为数据中心供电的示范项目前期论证,以及一体化车载微型动力堆研发项目等。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中大多数国家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规模适中,大型核电站可能并不适合,而小型堆可以更好地适应其电网容量和区域用电、供暖等需求。

建议统筹制定发展战略推动实施小型堆“走出去”

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市场预判,对小堆研发提出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开发目标,引导企业布局研发。美国NuScale一体式小型堆等先进小堆面向国家能源和国防安全,同时支持数据/智算中心等商业化用途;俄罗斯的小堆开发关注军民两用需求,规划建造多台海上浮动核电站和内陆多功能小堆;韩国的SMART小型堆开发目标为电力供应和海水淡化一体化供应,适合中东地区市场。

相比之下,我国小堆研发型号众多,缺乏有序规划,先进核能技术成果共享效应差,技术力量分散。除了战略定位和开发目标尚不明确,我国小型堆的开发利用还面临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关法规标准和审评机制尚不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缺乏等挑战。

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制定小型堆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科技重大专项中接续设立小堆专项,支持小型堆型号研发,形成一批国家级小型堆型号序列。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组织开展未来市场和技术需求研判,形成符合国情和国际接轨的小堆用户要求,制定合理可行的型号关键性技术指标。国家层面开展资源统筹协调,指导国内小型堆开发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转让、共同投入、共同收益的模式合作开展型号研发,减少不同集团间的重复投资建设。

建议在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过程中,政府部门、设计研发单位、业主单位等多方形成合力,补充完善小堆相关法规标准和审评体系,包括小堆的安全要求、适用标准、应急、安保、监管要求等。针对小堆在供热、热电联供、供汽、海水淡化、制氢等功能中遇到的安审瓶颈,聚焦小堆标准适用、三区划分、场外应急和公众沟通等管理性议题开展研究,解决法规建设滞后技术发展的问题。

建议将小型堆作为实施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抓手,面向电网容量小、不适宜建造大型核电机组而又有意向发展核电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国际外交活动开展宣传推介,尽快开展潜在市场评估和技术需求调研,加快形成适应中小电网国家需求、特殊区域用能以及非发电领域发展需求的小堆型号。同时,及早在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专利布局,保护我国小堆原创技术,增强国际合作和市场竞争能力。

建议在核能小型堆产业化初期,给予产业扶持政策,将小型堆列入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清单,给予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支持;推动核能小型堆参照目前大型核电厂给予征税退税政策;推动认证核能的减排作用,扩大绿电认证和CCER范围,将小型堆纳入其中,将采用核能综合利用新增的能源消费量不计入当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

【纠错】 【责任编辑:顾彦 徐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