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欧亚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于4月17至18日在上海举办,论坛以“金融赋能、科技进步、产业协同、人文互通——构建欧亚高水平合作新生态”为主题。来自欧亚各国的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与工商界成员参会并展开交流研讨。
期间,以“历史记忆与文明互鉴,共创欧亚人文交流新篇章”为主题的文化对话分论坛举办。本场分论坛由清华大学英雄文化基金协办,清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赵晋乙与俄罗斯著名歌剧演员柳博芙·卡扎尔诺夫斯卡娅(Lyubov Kazarnovskaya)共同主持。与会嘉宾围绕英雄文化传承与创新、文明互鉴机制构建、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达成多项重要共识。
论坛聚焦欧亚地区人文交流与文明对话,吸引了欧亚各国专家学者及机构代表参会,共同交流思想、分享智慧。与会代表围绕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交流、中俄友谊的传承和推广、爱国主义与英雄文化的创新表达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英雄文化基金秘书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瑜教授作题为《新时代平凡英雄之话语》的主旨发言。他从多维度阐释了英雄文化作为欧亚文明共同基因的当代价值,提出重构跨文明英雄叙事的新思路。
清华大学青年学者周康林就青年群体在英雄文化方面文明互鉴的话题作主旨分享。他表示,青年一代对英雄文化的理解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更注重英雄人物的平民性和多元价值。在欧亚文明交流中,我们需要创新表达方式,让英雄文化成为连接各国青年的精神纽带。
清华大学英雄文化基金理事戴勇就当前形势下如何与各方加强协同推进欧亚文化进行了阐述。他表示:“欧亚各国在英雄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合作空间,建议建立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机制,共同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表达。”
来自欧亚国家财商合作协会的多方重要合作伙伴也做了分享交流。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阿尔希波夫中俄社会经济发展基金会主席伊万·阿尔希波夫(Ivan Arkhipov)从俄中友好协会成立的背景出发,分享了协会在推动俄中两国人民友好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的情况。他提到,人文交流是经贸合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深化文化理解,可以增进互信,为经济合作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俄罗斯金融市场专业资格委员会副主席兼总经理黛安娜·马什塔克耶娃(Diana Mashtakeeva)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俄两国之间文化互信催生的产教融合新模式,不仅降低了俄罗斯对西方技术体系的依赖度,更培育出支撑经济结构转型的内生创新力,为欧亚经济空间的技术主权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负责人塔季扬娜∙乌尔茹姆采娃(Tatiana Urzhumtseva)表示中俄两国文化的对话早已超越语言,文化作为一种工具推动俄中经济合作发展,为两国经贸合作、科技创新注入人文温度。
“欧亚大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这些文化资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能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智慧启迪。”罗马尼亚与俄罗斯经济文化合作部主席费奥多尔·阿法纳索夫(Tudor Afanasov)强调文化超越国界的联结作用,他倡导以历史记忆与传统智慧推动多极化世界秩序构建。
重庆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江玉忠从体育产业合作发展的角度,与俄方代表就赛事经济开发、户外运动品牌打造、青少年体育交流合作等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交流分享。他指出:“体育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通用语言,通过体育交流可以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此次分论坛凸显清华大学英雄文化基金在欧亚文明对话中的积极作用,也充分彰显了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对话,本质上延续着欧亚文明交流的历史基因,挖掘共同历史记忆、创新人文交流形式,将为欧亚区域合作提供更深厚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