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指导下,由国家电投集团主办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核安全主场活动暨第三届“国和行”公众沟通主题活动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能源局,各核电企业集团、装备产业链、学会协会,奥运健儿、师生及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我国是和平利用核能国家,无论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安全,还是涉及国防安全,核安全都不可或缺。近年来,在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的引领下,监管部门加快构建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涉核企业持续打造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公众不断提升核安全科学认知水平,形成了全社会共筑核安全屏障、守护美好生活的的强大“核”力。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核安全主场活动暨第三届“国和行”公众沟通主题活动现场。陈延特 摄
“核”力引领,推动实现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表示。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核安全事业进入安全高效发展的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核安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核安全之路。
董保同介绍,过去十年,核安全系统强化政治引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深入人心,推动核安全法规标准建设不断完善,核安全责任体系逐步健全。“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等先进核电技术实现自主掌控,核电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本质安全度显著提升。核安全监管体系持续优化,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监管队伍。同时,不断强化国家安全和核安全教育,全方位筑牢核安全防线。
在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的引领下,中国长期保持良好的核安全记录。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2000年、2004年、2010年和201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开展了4次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综合评估,充分肯定中国核安全监管的良好实践和经验做法。
董保同表示,为确保高水平安全,要守土尽责,切实担负起确保高水平核安全的主体责任;要全民参与,大力提升全社会核能与核安全科学认知;要创新形式,不断扩大公众沟通品牌及其影响力。“希望各方携手共进,不断提升核安全保障水平,为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核”力守护,助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有效保障核安全,人的因素最为重要。十年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活动成效显著,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全行业全社会共同维护核安全的良好氛围。
“公众信任是核能发展的根基。”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表示,国家电投集团大力加强核电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核安全文化建设,以核安全绝无一失的担当,共同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注入澎湃核能。
据悉,今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核安全主场活动首次采取“1+5+N”联动模式,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主会场及山东、广东、福建、浙江、辽宁五省分会场同步启动。活动通过多形式互动、科技成果展示、开展多地联动,向全民普及国家安全、核安全知识和理念,展现我国核安全事业十年发展成就。
上海核工院一线工程师现场讲述“国和一号”国产化旁排阀热态性能台架试验的攻坚故事;上海民办南模中学陆铭泽以“‘硬核’少年说——一起去追光”为主题分享“低碳追光”的心路之旅;核能科普绘本《我的身体会发电》正式亮相,助力提升青少年核科学素养;讲解郭永怀感人事迹,重温“两弹一星”元老崇高而又朴素的家国情怀……
来自上海民办南模中学的陆铭泽分享了青少年对核能低碳价值的认知。陈延特 摄
十年来,从自主技术突破到国际协作贡献,从企业责任担当到公众意识提升,中国核安全事业书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也为全球核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正如《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中所说,和平开发利用核能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确保核安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倡导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坚持公平原则,本着务实精神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共进、精诚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