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教育变革 国际专家共话科学家培养新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22 15:14:56
来源:新华网

AI赋能教育变革 国际专家共话科学家培养新模式

字体:

新华网北京422日电(曹素妨 实习生张威)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全球教育生态。2025418日,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主办,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全球中心、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全球青年发展联盟、欧盟亚洲中心等机构联合承办的“智启未来:全球教育变革与科学家培养范式革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学术界、教育界、科技企业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AI时代教育体系重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土化实践及未来科学家培养新范式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全球教育生态升级贡献前沿思路与实践方向。

/private/var/folders/wl/f00y5td97sxcwv2w4j1hlg180000gn/T/com.kingsoft.wpsoffice.mac/picturecompress_20250422093139/output_1.jpgoutput_1
“智启未来:全球教育变革与科学家培养范式革命”研讨会现场

直面AI冲击,探索教育新生态

论坛以“AI时代的教育重构与可持续发展资源协同”为主题,直面生成式AI、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巨大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主旨演讲中指出,AI为重塑教育公平与质量带来了关键契机,教育应朝着“可持续发展导向”转变,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在技术应用中实现技术与人文价值的平衡。

图灵奖得主、法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约瑟夫·希发基思通过视频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主学习系统”理念,强调AI要服务于人的终身学习需求,同时也指出对人的意志在人工智能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伦理技术跨学科融创,培育STEM创新者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结合学校实践经验,肯定了AI在助学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警示要警惕工具依赖,突出教师人文引导的不可替代地位。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智能体中心主任、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邓小铁的多智能体研究成果,则为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供了新方向。

在此基础上,专家们达成深度共识:AI时代的STEM教育(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要以“伦理筑基、技术赋能、以人为本”为原则。通过跨学科协作,打破学科之间的固有界限,引导学生在学习STEM知识时融入伦理思考,合理借助AI技术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至关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社会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确保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运用所学知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可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伦理道德、技术应用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

产教协同破局,解码AI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生态的深刻重塑,与会专家指出,传统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现状亟待打破,实现产业协同与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科学院通讯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天荫以医学教育为切入点,指出传统人才培养存在周期长、课程体系滞后等问题,强烈呼吁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机制。中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卫东则认为,高校应更加重视产业服务价值,将教育重点向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倾斜。北京邮电大学未来学院常务副院长顾仁涛提出“人机共生”教育路径,充分发挥AI与教师各自的优势。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张文秀、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陈健生也从专业实践出发,为教育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通识跨域联动,构建未来科学家培养新范式

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全球中心执行主任肖娜强调,数据能力应成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并将计算机科学融入各个领域。世界青年科学家联合会秘书长高春波指出AI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倡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毕思文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多元化知识体系对科学家成长的重要促进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霖着重提出,未来科学家需构建“T型知识结构”,既要在本专业深耕,又要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重点培养指挥多元团队、整合不同领域资源的核心素养。

经过深入讨论,专家们形成明确共识,未来科学家的培养需要构建全新范式。在教育过程中,大力强化通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数据能力和计算机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投身跨学科项目,培养跨学科协作能力。同时,借助实践项目、国际交流等多样化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指挥多元团队和整合不同领域资源的核心素养,从而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科研环境,推动科学研究朝着多领域融合的方向不断发展。例如,设立跨学科科研项目基金,鼓励学生组建跨学科团队参与科研活动。

凝聚共识,开放生态引领教育变革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AI时代的教育变革离不开政府、学校、企业和国际组织的协同创新,要以伦理为基石、技术为支撑、人文为核心,推动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塑造转变,构建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全球教育生态,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强大新动能。

据悉,本次论坛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2025年度系列学术活动的开端,后续,中心将与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等跨界机构紧密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多项实践活动,持续推动AI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深度融合,培育能够引领未来的科学家与全球公民。

【纠错】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