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云科技:打通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22 10:09:57
来源:新华网

华云科技:打通AI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字体:

人工智能作为当下最瞩目的科技突破,正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然成为全球国家和经济体竞争的主战场。对企业来说,最关心的话题是怎么让大模型的能力落地到生产场景中,产生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华云科技将业务重心放在了AI应用,试图打通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模型和应用,两个独立的“战场”

2022年11月,ChatGPT一炮而红,华云科技董事长肖平博士做出了“All in AI”的战略。华云科技押注场景落地。在肖平表示:“大模型是对人大脑仿生的成功,随着算法的创新和算力的增长,大模型能力必将指数发展。未来二三十年,AI将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主航道。大模型作为生产力革命,必须要深入到千行百业各个业务场景中去。大模型是能力,不是答案。真正的AI价值,要体现在客户愿意用、敢上线、能落地的应用上。”

场景落地,一场“铁人三项”比赛

在落地场景上,华云科技一直深耕企业应用、教育、政务场景。以教育场景为例,AI幻觉和准确率是最大的瓶颈,华云科技在RAG技术上进行了高强度投入,并运用RAG技术实现了客户数据的智能治理和应用,打造出安全而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应用。

再比如技术维度上,华云科技的产研人员占比达到了50%以上,让华云科技在分布式AI模型协调与通信、向量查询、幻觉抑制、RAG的评估标准与准确性等核心技术上申请了多项专利,能够完全私有化部署全模态数据解析、Reranker、Embedding、LLM智能体开发平台的企业。

华云科技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了针对组织的培训、数据治理、业务和AI结合应用实践的指导等等,帮助客户更好地把AI用起来。据悉,华云科技自研的RAG产品已经服务了1千多家客户。

量变到质变,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企业在落地AI的过程中,某个模型可能擅长语言生成,却在知识准确性、逻辑推理或多模态理解上存在短板,项目推进到一定阶段,就会遭遇能力瓶颈,出现“能做但做不好”的尴尬局面。

(华云天图AI平台)

华云科技给出的答案是“华云天图AI应用平台”,通过“模型开放、应用开放、数据私有、零代码”的方式,降低AI应用的门槛。相较于传统的AI应用开发,解决了阻碍落地“最后一公里”的两个棘手问题:一是用“技术工具箱”降低了落地门槛。二是解决了大模型“胡言乱语”的问题。

不久前举办的华为云生态大会2025上,华云科技、华为云和川锅环保签署了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川锅业务智能化升级项目”展开深度合作,其中华云天图AI应用平台是三方合作的核心,将深入应用到川锅的内部业务系统,助力川锅快速实现数智化升级。

【纠错】 【责任编辑:吴诗萌 陈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