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新华网主办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合作伙伴共创会暨AI创新与社会治理思客会”在京启幕。新华网作为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国家队、主力军,积极拥抱AI新浪潮,抢抓战略新机遇,携手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共同探讨AI技术前沿新趋势,构建开放、协同、共赢的AI生态体系。
活动期间,新华网专访了光源资本创始人、CEO,光源创新基金创始合伙人郑烜乐,探讨资本如何推动产业发展和参与生态共建,共同开创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席卷全球的AI风暴势不可挡
如今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热潮,总让人联想到曾经的“互联网+”浪潮。创立于2014年的光源资本,正是从那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走来,成功发掘了快手、B站、货拉拉、得物、知乎等企业,一路见证了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兴起和发展壮大。
在郑烜乐看来,近两年AI底层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互联网时代早期般的繁荣景象。“不管是算力成本的持续下降、智能水平的快速提升,还是不断涌现的AI新范式新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催生变革,一切都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当以大数据为基石、芯片为支撑的基础条件越来越来成熟,算法和算力的使用门槛和成本也越来越低,创业者得以享有技术平权或能力平权,摆脱大厂的资源垄断或技术压制,获得新兴行业的“入场券”,掀起新一轮创新热潮。
“未来2-3年,相信AI领域的创业企业会百花齐放,机会将从AI拓宽到AI+N。”郑烜乐认为,一方面,会有大量的创业者、产业方涌入这个赛道,另一方面,也有丰富的行业领域和产业场景,向这些创业企业或者创新要素敞开大门。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最早的创业者大多是程序员,代码是第一生产力,随着进入下半场,产品经理和商业化大牛开始成为创业的主力军。AI时代也是一样,在技术天才和专家奠定基础能力、基础设施之后,未来一定是产品经理和商业化创新的大牛入局,成为新的领头羊。”
这样的趋势不只发生在国内,全球化的AI风暴已势不可挡。“我们能看到过去半年,在具体智能、大模型等领域,中国企业的持续创新。这使得全球范围内,对于中国科技类资产的价值重估在快速发生。也激励各种类型、来自各界的产业方,愿意押注AI、拥抱未来。”
“我相信中国所有的人工智能企业,自出生起就应该背负着走向全球的使命。”郑烜乐说,“我们坚定看好中国,未来将涌现出一批在全球都非常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
AI时代的创业浪潮才刚刚开始
AI浪潮如火如荼,资本也在抢滩布局。近期爆火的“杭州六小龙”背后,就不乏各类投资机构的身影,比如在十年前就押注群核科技的IDG资本、纪源资本、赫斯特资本等老牌美元基金,投资和服务覆盖云深处、宇树科技、强脑科技和深度求索四条“小龙”的杭州资本,游戏科学则从创始团队到融资都和腾讯有不解之缘。
据介绍,光源资本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也帮助超过50家AI企业获得融资,或为其嫁接产业资源,加快推进商业化落地。包括“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AI算力基础设施运营商无问芯穹,具身智能“新秀”银河通用机器人,专注于AI4S的深势科技,AIGC视觉多模态算法开发商爱诗科技等。
“我觉得AI领域的创业浪潮,才刚刚开始。”郑烜乐看来,很多机会还没有团队在做,很多领域还没有被关注到。所有依赖数据积累和智力交互的行业,如教育、医疗、法律等,都将被AI重塑。
从技术落地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创新无疑是个确定性的机会。尤其是在相对传统的工程制造领域,中国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积累了海量的生产数据,亟待AI为其注入新动能。
“我非常看好‘模型+数据’的闭环在这些行业里加速形成,这样的应用在行业里可以发挥巨大的生产力。”郑烜乐表示。
从细分领域的发展来看,具身智能已站在爆发前夕。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突破4800亿元。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预计2031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对此郑烜乐非常有信心:“从硬件的角度,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链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优势。从场景的角度,不管是工业的场景还是服务的场景,机器人都有非常大的应用空间。在软件和数据层面,我们更不会不落后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创业公司的。”
他还指出,接下来的竞争将围绕PMF(Product Market Fit,产品市场契合度)展开。过去的认知里,人始终是第一生产力,AI是作为或通过创造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或改善生活,从而间接创造价值;而现在的AI,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成为生产力本身。在郑烜乐看来,这是本轮AI技术革新的核心。
“比如现在已经比较普及的扫地机器人,它不只是替代了特定场景中的工具,而是直接解决问题,提供扫地服务。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种类的机器人,在各种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家用机器人的普及可能在未来5-10年成为现实。”郑烜乐举例道。
让投资机构成为浪潮中的桥梁
成立至今,光源资本已通过“投行+孵化+投资”的三大产品体系,帮助350余家创新企业完成超过550笔私募融资交易,累计交易金额超过3000亿人民币。在光源资本所服务的企业中,有60余家已发展成为所在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面向百花齐放的AI时代,光源资本也已跑步入场。据悉,今年光源资本也将成立光源创新前沿孵化基金(Lighthouse Founders' Fund,简称L2F),主要关注AI、前沿科技领域的“超早期”投资机会,并通过优质行业资源和专业团队等生态优势持续孵化赋能,以抢占“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先机。
“我们的基金的出资人,基本都是成功的创业者,和各个行业中的产业龙头。”郑烜乐介绍,“我们希望用他们在创业方面的丰富经验和认知,以及在产业领域内的资源积累,帮助更多的AI创业者加速成长。”
比如在银河通用创业早期,光源资本就深度参与,不仅助力其完成超过12亿元融资,更成功聚齐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四地政府背景基金,加速推动其大模型产品的产业落地进程。
在爱诗科技创立初期,光源资本也深度介入战略规划与方向聚焦,全程参与商业模式构建与核心团队组建,并作为产业孵化方及独家财务顾问,通过产业资源整合与资本路径规划,帮助其在一年内累计获得融资超过4亿人民币。
郑烜乐认为,这一轮的AI产业浪潮,其实是智能化、全球化、产业化三大浪潮相互融合、互相影响的结果。产业创新驱动全球化,全球化反过来又推动产业创新,智能化则贯穿始终,为两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投资机构需要成为“三浪融合”中的桥梁,让身处三浪中的创业企业、上市公司和产业龙头,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去进行合作和对话,在澎湃的创新浪潮中携手同行。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也成为了生态构成的一部分。
“处于AI大变革之中,我们自己也要成为关键的价值创造者及推动者,做企业家的助推器和产业链价值创造的推动者。面对瞬息万变的当下和充满不确定的未来,坚定做勇于拥抱甚至创造变革的创业者们的成长伙伴,助力他们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