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圆明园罹难165周年。圆明园见证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巅峰,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它的罹难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为深入研究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圆明园学术研究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圆明园学会特举办纪念圆明园罹难165周年学术征文活动,诚邀各界专家学者、研究人员、高校师生及广大圆明园文化爱好者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征文主题
本次征文主题为“圆明园:历史、文化与传承”,围绕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圆明园历史研究:包括圆明园的兴建、扩建、变迁历程;圆明园与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关系;圆明园相关历史事件、人物的研究等。
2.圆明园文化价值探讨: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装饰艺术特色与成就;圆明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圆明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3.圆明园文物研究与保护:圆明园文物的种类、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追索与回归研究;圆明园文物保护技术、保护理念与实践经验。
4.圆明园遗址保护与利用:圆明园遗址的保护规划、保护措施与技术;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圆明园遗址在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利用与实践。
5.圆明园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数字化技术在圆明园文物保护、遗址复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圆明园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字时代下圆明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模式。
6.圆明园与中外文化交流:圆明园建筑风格中的中西合璧元素研究;圆明园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意义;国际视野下对圆明园的认知与研究。
7.其他与圆明园相关的创新性研究:如从生态环境、社会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等新视角对圆明园进行的研究。
二、征文要求
1.原创性: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未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及网络平台上发表过,不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若发现稿件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将取消其参与资格。
2.学术性:论文应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引用资料需注明出处,遵循学术规范。
3.格式规范:论文需按照标准学术论文格式撰写,包括标题、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标题: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作者姓名:小四号宋体,居中,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
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单位名称后加逗号,注明所在省市及邮编。
摘要:不超过300字,小四号宋体,“摘要”二字加粗。
关键词:3-5个,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加粗,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1.5倍,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加粗,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
参考文献:采用尾注形式,小四号宋体,“参考文献”四字加粗。文献标注按照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著录格式遵循《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
4.字数要求:论文篇幅以8000-15000字为宜。
5.提交要求:
2025年8月15日之前将征文发送至指定邮箱电子邮箱:ymyscmail@163.com,邮件主题注明“圆明园罹难165周年征文+单位名称+作者姓名”。
三、稿件录用与发表
1.学会将组织专家对稿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在中国圆明园学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优秀文章将优先安排在相关核心期刊或《圆明园学刊》上发表,并颁发录用通知,敬请关注。
2.入选作者将受邀参加学术研讨座谈会,部分作者将获邀现场发言。
3.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授予中国圆明园学会该论文的出版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相关权利,学会有权将论文用于出版学术论文集、在相关学术平台发布等用途。作者享有署名权,并可在个人学术成果统计中注明论文发表情况。
4.咨询方式:如对本次征文活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中国圆明园学会秘书处。
联系人:李老师13641347831曹老师1890720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