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6/ 12 15:01:07
        來源:新華網

        黑土地耕作模式變化:保護性耕作“版圖”不斷擴大

        字體:

          新華社沈陽6月12日電 題:黑土地耕作模式變化:保護性耕作“版圖”不斷擴大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武江民、馬曉成、孫曉宇

          秸稈還田、糞肥養地、等高種植……為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地,近年來,東北三省統籌布局,現代保護性耕作新方式正逐漸取代傳統耕作方式。新耕種模式推廣面積不斷擴大。農民的生產觀念、耕地管理方式、技術普及效能等,均在挑戰中不斷被改變。

          “常年進行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每畝要比5年前多打100斤糧”

          這幾天,遼寧省昌圖縣頭道鎮雙房村的農田里,玉米已經長出了嫩芽。不同于以往種地前要把土地清理干凈,今年農民在耕種前用農機將有機肥打碎拋出,均勻覆蓋在廣袤無垠的田地上。今年以來,昌圖縣已將上百萬噸畜禽糞污變廢為寶,成為黑土地的“營養餐”。

          東北黑土區是世界主要黑土帶之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黑土地之所以“黑”,是因為覆蓋著一層黑色或暗黑色的腐殖質,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適宜耕作。

          自21世紀初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我國正式立項推廣以來,東北已形成多種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

          “喂飽黑土才能打出好糧。”昌圖縣種糧大戶盛鐵雍種了半輩子地。近年來,靠著秸稈還田、糞肥養地,地里的蚯蚓多了,地力增加了,產量也提升了。“常年進行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每畝要比5年前多打100斤糧。”

          6月2日,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采用等高環播方式種植的一處玉米地塊。新華社發 (侯文 攝)

          一場雨過后,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的一處地塊已冒出點點新綠。從空中俯瞰,與常見的直壟不同,一條條環形的壟沿著等高線,形成層層波紋。這是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研發的等高種植技術。

          “雨季來臨,坡耕地易出現水土流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宋春雨說,雨水少時,等高壟把水留在原地,起到蓄水作用。雨水多時,就會將水排到兩側排水溝中。他們還在排水溝中種植根系較深、耐澇的草,以減緩水土流失。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通過專業設備檢測發現,等高種植技術讓水土流失有了明顯下降趨勢。“在非等高種植的條件下,500毫升的徑流中有5克泥沙含量;采取措施之后,泥沙含量只有0.5克。”宋春雨說。

          東北三省在黑土地保護上持續統籌布局,穩住“大國糧倉”。“梨樹模式”“龍江模式”“遼河模式”……在黑土地上,一個個保護性耕作模式推廣面積逐年擴大。

          在黑龍江省,《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龍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護規劃》先后出臺,將黑土地保護措施落實到地塊;全面推行“田長制”,建立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5+2”七級田長的責任分工體系,確保黑土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

          吉林省則著眼于擴大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規模,落實中央扶持資金12.47億元,3300萬畝任務已細化分解到縣、鄉、村。

          遼寧省今年提出在實施保護性耕作任務面積1300萬畝的基礎上,“精耕細作”500萬畝黑土地,建設集中連片、土壤肥沃、生態良好、設施配套、產能穩定的黑土地保護示范區。

          新理念、新技術、新農人

          記者了解到,雖然保護性耕作土地面積逐年遞增,但與約2.78億畝的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總量相比,范圍仍然有限。記者走訪發現,各地在加大力度推廣保護性耕作的過程中,需要克服不少難題。

          首先是改變傳統耕作觀念不易。“梨樹模式”關鍵技術之一就是秸稈覆蓋。可剛開始推廣時,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副站長王貴滿幾乎找遍了農戶,大都被婉拒。“大伙都說,種了幾十年地,沒見過把秸稈留在地里的。”

          “你如果虧了我拿工資給你補。”當時,王貴滿拿自己的工資做擔保,勸動了一戶農民試種,面積才逐年擴大。王貴滿說,想要改變農戶傳統耕作理念,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4月20日,在吉林省公主嶺市秦家屯鎮王家窩堡村,農機在進行整地作業。新華社記者許暢 攝

          另外,一線農技推廣人員不足。黑土地保護不是“懶漢種田”,而是一種綜合治理技術,離不開現代化農技的推廣和落地。一個農業大縣的農藝師告訴記者,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近十年內沒有招聘新人,一線農技推廣人員的年齡多在45歲以上,有的科室只有一個人在干活,在進一步推廣農技上常常有心無力。

          為解決這些難題,各地在黑土地項目示范推廣、留住人才上下功夫,取得初步成效。

          黑龍江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占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近年來,黑龍江省根據不同土壤類型和積溫帶,探索形成以秸稈翻埋還田、秸稈覆蓋免耕等為主的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和以水稻秸稈翻埋、旋耕和原茬打漿還田為主的“三江模式”。

          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九一分公司第八作業站工作人員張雙說,剛開始建議實施秸稈還田時,他有些抵觸,覺得秸稈還田費時費力,未必會有效果。可經過數年試驗,張雙漸漸嘗到了甜頭。“秸稈還田之后,地變松軟了不少,地透氣了,莊稼自然長得好。”

          新耕作模式走入人心,新農人的路也越走越寬。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的梁日鵬上學期間曾走訪、調研全國近100個農業合作社。2017年,帶著這些經驗,他來到遼寧省法庫縣創辦了農業服務公司,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

          4月8日,梁日鵬在春播現場測量播種行距。新華社記者 張嘉琪攝

          “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能種好我們的地嗎?”面對質疑,梁日鵬想了一招——打“擂臺賽”。每到一個鎮,他就跟鎮里有名的種糧大戶比一比,看誰出苗齊、收成好。結果一年下來,梁日鵬種的玉米,每畝要比普通農戶多收100斤到200斤。如今,梁日鵬托管的土地面積已超過3萬畝,全部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種植。

          需要科研人員薪火相傳、農民廣泛參與

          一些農技工作人員、種糧大戶向記者表示,部分農民對黑土地保護還缺乏認識,認為糧食產量不佳,大不了多上點化肥。還有一些農民覺得,土地都流轉到了大戶中,明年不一定誰種,“誰種誰操心”。

          改變傳統的耕作觀念,保護好黑土地,是場“持久戰”。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保國說,克服現代與傳統耕作之間觀念的差異,需要幾代科研人員薪火相傳、扎根黑土、持續攻關,也需要農民的廣泛參與。

          如何調動農民積極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黑土研究院主席韓貴清建議,發揮政府投入引導作用,以市場化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企業積極參與,形成黑土地保護建設長效機制。

          “要讓更多的人看見黑土地保護實效。”遼寧省鐵嶺縣現代農業服務發展中心技術人員李宏說,一些集中連片的黑土地保護項目多落在鄉鎮一級,面積雖大但示范效果有限。他建議將一些項目在村里落地,擴大示范效果。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96875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国产精品黄网站|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老鸭窝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eeuss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gay在线看www| 把极品白丝班长啪到腿软|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国产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爽夜夜叫夜夜高潮漏水| 中文字幕乱理片免费完整的|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67194久久|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一级特级aaaa毛片免费观看 |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日韩成年人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波多野结衣在线视频观看|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np视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真实乱子伦xxxx仙踪|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妖精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日本口工h全彩漫画大全| 九色综合狠狠综合久久|